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1. 股权结构成因分析 | 第18页 |
2.2.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18-19页 |
2.3. 股权结构对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分析 | 第19-20页 |
2.4. 当前研究文献的不足 | 第20-21页 |
3 理论研究 | 第21-31页 |
3.1 创业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3页 |
3.1.1 创业企业的特征 | 第21页 |
3.1.2 创业企业的分类 | 第21-22页 |
3.1.3 创业企业的分布 | 第22-23页 |
3.2 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5页 |
3.2.1 股权结构的含义 | 第23页 |
3.2.2 股权结构的组成 | 第23页 |
3.2.3 股权结构的衡量 | 第23-24页 |
3.2.4 股权结构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创业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3.3.1 创业企业股权结构的组成及其特征 | 第25-26页 |
3.3.2 创业企业股权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 第26-27页 |
3.4 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7-29页 |
3.4.1 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 | 第27-28页 |
3.4.2 创业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 | 第28-29页 |
3.5 创业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9-31页 |
3.5.1 创业企业整体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29页 |
3.5.2 创业企业不同类型股东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29-31页 |
4 实证研究 | 第31-59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1-41页 |
4.1.1 理论假设 | 第31-32页 |
4.1.2 样本选择 | 第32-33页 |
4.1.3 变量设计 | 第33-37页 |
4.1.4 模型设计 | 第37-41页 |
4.2 数据检验 | 第41-46页 |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4.2.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42-46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46-56页 |
4.3.1 整体股权结构的回归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4.3.2 整体股权结构的实证检验结论 | 第48页 |
4.3.3 企业法人股东股权结构的回归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4.3.4 企业法人股东股权结构的实证检验结论 | 第51页 |
4.3.5 自然人股东股权结构的回归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4.3.6 自然人股东股权结构的实证检验结论 | 第53-54页 |
4.3.7 两类股东之间博弈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4.3.8 两类股东之间博弈关系的实证检验结论 | 第55-56页 |
4.4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6-59页 |
5 对研究结论的进一步思考 | 第59-66页 |
5.1 创投机构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59-62页 |
5.1.1 创投机构与企业法人股东的相关关系 | 第59-60页 |
5.1.2 创投机构对创业企业股权结构的影响 | 第60页 |
5.1.3 创投机构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60-62页 |
5.2 创业团队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1 创业团队与自然人股东的相关关系 | 第62页 |
5.2.2 创业团队对创业企业股权结构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3 创业团队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63页 |
5.3 创投机构与创业团队之间的博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63-64页 |
5.4 对研究结论的进一步思考总结 | 第64-66页 |
6 启示与建议 | 第66-68页 |
6.1 对创业企业设计股权结构的启示 | 第66页 |
6.2 对投资机构投资决策的启示 | 第66-67页 |
6.3 对政府推出创业金融服务政策的启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