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2.1 台风灾害损失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基于神经网络的灾害预警研究 | 第16-17页 |
1.2.3 台风灾害损失和灾情评估研究 | 第17-19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2页 |
1.3.1 提出问题 | 第19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建筑工程致灾影响分析 | 第23-38页 |
2.1 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建筑工程受灾情况分析 | 第23-31页 |
2.1.1 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在建工程主要受灾情况 | 第24-29页 |
2.1.2 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在既有建筑主要受灾情况 | 第29-31页 |
2.2 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建筑工程主要受灾项目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2.2.1 建筑起重机械倒塌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2.2.2 玻璃幕墙破坏受损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2.3 台风灾害受损调研情况分析 | 第34-37页 |
2.3.1 在建工程受损项目情况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2.3.2 厦门市既有居住建筑台风受损项目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 | 第38-45页 |
3.1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体系框架 | 第38-39页 |
3.1.1 台风灾害的风险识别 | 第38-39页 |
3.1.2 台风灾害的风险分析 | 第39页 |
3.1.3 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价 | 第39页 |
3.2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内容 | 第39-41页 |
3.2.1 台风灾害的孕灾环境分析 | 第40页 |
3.2.2 台风灾害的致灾因子分析 | 第40-41页 |
3.2.3 台风灾害的承灾体分析 | 第41页 |
3.3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 第41-42页 |
3.4 台风灾害预警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台风灾害下建筑工程安全预警研究 | 第45-68页 |
4.1 台风灾害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45-56页 |
4.1.1 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45-46页 |
4.1.2 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3页 |
4.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预警指标权重分析 | 第53-56页 |
4.2 台风灾害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第56-63页 |
4.2.1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56-60页 |
4.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警模型构建 | 第60-63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63-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 第68-80页 |
5.1 数据选取与分析方法 | 第68-70页 |
5.1.1 数据选取 | 第68-69页 |
5.1.2 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5.2 标准变换的熵值法 | 第70-72页 |
5.2.1 基本原理 | 第70页 |
5.2.2 基本步骤 | 第70-72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72-76页 |
5.4 风险评估综合指数等级划分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0-8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附录1 | 第88-92页 |
附录2 | 第92-97页 |
附录3 | 第97-101页 |
附录4 | 第101-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