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0-30页 |
2.1 移动图书馆研究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2.2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情况 | 第21-23页 |
2.3 互动质量相关研究述评 | 第23-29页 |
2.3.1 服务交互研究 | 第23-24页 |
2.3.2 用户体验交互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3.3 图书馆互动质量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2.3.4 用户感知差异研究 | 第26-28页 |
2.3.5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研究现状评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影响因素识别 | 第30-36页 |
3.1 服务交互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3.2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的界定 | 第31-32页 |
3.3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影响因素识别及分析 | 第32-34页 |
3.3.1 影响因素识别 | 第32-33页 |
3.3.2 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测评量表构建 | 第36-44页 |
4.1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测评结构建立 | 第36-38页 |
4.1.1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测评角度 | 第36-37页 |
4.1.2 专家及移动图书馆用户访谈 | 第37页 |
4.1.3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测评结构 | 第37-38页 |
4.2 初始测评量表设计 | 第38-39页 |
4.3 预调研实施及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4.3.1 样本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4.3.2 预调研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4.4 正式测评量表的确定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测评及差异性分析 | 第44-68页 |
5.1 数据调研 | 第44-48页 |
5.1.1 数据来源及基本统计信息 | 第44-45页 |
5.1.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5-47页 |
5.1.3 差异性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7-48页 |
5.2 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 第48-52页 |
5.2.1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服务项目分析 | 第48-49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5.2.3 聚类分析 | 第50-52页 |
5.3 用户个体特征差异性分析 | 第52-65页 |
5.3.1 性别差异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5.3.2 机构差异对比分析 | 第54-58页 |
5.3.3 使用频率差异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5.3.4 地区差异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5.3.5 用户所属学科差异分析 | 第63-65页 |
5.4 差异性分析结果汇总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移动图书馆互动质量提升建议 | 第68-74页 |
6.1 提高互动意识,超越用户的需求 | 第68-69页 |
6.2 加强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 | 第69-70页 |
6.3 改进用户参与平台交互的体验 | 第70-71页 |
6.4 为用户彼此交流和分享提供平台 | 第71-74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7.2 研究贡献 | 第75页 |
7.3 研究局限 | 第75-76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