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隔离损伤的桁架结构性态识别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 隔离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10-12页 |
| 1.2.1 概述 | 第10页 |
| 1.2.2 基本理论 | 第10-12页 |
| 1.3 结构损伤识别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 1.3.1 概述 | 第12-13页 |
| 1.3.2 基于人工智能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3页 |
| 1.3.3 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3-14页 |
| 1.3.4 基于静态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4页 |
| 1.3.5 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4-16页 |
| 1.3.6 模型损伤识别方法 | 第16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2 隔离损伤理论 | 第18-42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隔离损伤基本理论 | 第18-30页 |
| 2.2.1 损伤指数的定义 | 第18-21页 |
| 2.2.2 隔离损伤控制方程 | 第21-23页 |
| 2.2.3 方程求解 | 第23-25页 |
| 2.2.4 基于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效率分析 | 第25-28页 |
| 2.2.5 矩阵稀疏化理论 | 第28-30页 |
| 2.3 基于隔离损伤理论的动力分析 | 第30-31页 |
| 2.4 平面桁架算例 | 第31-41页 |
| 2.4.1 算例介绍 | 第31-32页 |
| 2.4.2 隔离损伤理论静力分析 | 第32-37页 |
| 2.4.3 隔离损伤理论动力分析 | 第37-4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3 基于隔离损伤法的结构静力损伤识别 | 第42-50页 |
| 3.1 引言 | 第42页 |
| 3.2 建立目标函数 | 第42-43页 |
| 3.3 优化计算 | 第43-44页 |
| 3.4 某桥梁模型数值算例 | 第44-49页 |
| 3.4.1 工程概况 | 第44页 |
| 3.4.2 有限元模型 | 第44-45页 |
| 3.4.3 弦杆损伤识别 | 第45-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基于隔离损伤法的结构动力损伤识别 | 第50-62页 |
| 4.1 引言 | 第50页 |
| 4.2 目标函数和优化求解 | 第50页 |
| 4.3 某桥梁模型数值算例 | 第50-61页 |
| 4.3.1 有限元模型 | 第50-52页 |
| 4.3.2 计算结果 | 第52-60页 |
| 4.3.3 效率分析 | 第60-6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