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技术的伦理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合成生物学概述 | 第10-13页 |
1.1.1 合成生物学的定义及特征 | 第11-12页 |
1.1.2 我国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合成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 第20-31页 |
2.1 对生命观念与进化观念的冲击 | 第20-23页 |
2.1.1 对生命观念的冲击 | 第20-22页 |
2.1.2 对进化观念的冲击 | 第22-23页 |
2.2 合成生物技术的生物风险 | 第23-27页 |
2.2.1 “生物安全”风险 | 第23-25页 |
2.2.2 “生物安保”风险 | 第25-27页 |
2.3 合成生物技术的公平问题 | 第27-31页 |
2.3.1 技术先进国与技术后进国之间的不公平 | 第27-29页 |
2.3.2 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不公平 | 第29-31页 |
第3章 合成生物技术的伦理评价原则 | 第31-40页 |
3.1 责任原则 | 第31-33页 |
3.1.1 责任原则的伦理意蕴 | 第31-32页 |
3.1.2 责任原则的实践要求 | 第32-33页 |
3.2 公正原则 | 第33-35页 |
3.2.1 公正原则的伦理意蕴 | 第33-34页 |
3.2.2 公正原则的实践要求 | 第34-35页 |
3.3 预防原则 | 第35-37页 |
3.3.1 预防原则的伦理意蕴 | 第35-36页 |
3.3.2 预防原则的实践要求 | 第36-37页 |
3.4 效用原则 | 第37-40页 |
3.4.1 效用原则的伦理意蕴 | 第38页 |
3.4.2 效用原则的实践要求 | 第38-40页 |
第4章 合成生物技术伦理评价机制的探讨 | 第40-48页 |
4.1 合成生物技术伦理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40-43页 |
4.1.1 公众参与机制的内涵 | 第40-41页 |
4.1.2 公众参与机制的模式 | 第41-43页 |
4.2 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伦理审查机制 | 第43-46页 |
4.2.1 伦理审查机制的内涵 | 第43-44页 |
4.2.2 伦理审查机制的运行 | 第44-46页 |
4.3 合成生物技术安全风险的预防机制 | 第46-48页 |
4.3.1 安全风险预防机制的内涵 | 第46页 |
4.3.2 安全风险预防机制的运行 | 第46-4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