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相中酰胺与醛的氧化酰化反应及α-羰基羧酸的脱羧酰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缩略词简表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胺类化合物与醛的氧化酰化反应综述 | 第13-18页 |
| 1.1 绪论 | 第13页 |
| 1.2 伯胺和仲胺与醛的氧化酰化反应 | 第13-16页 |
| 1.2.1 伯胺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 1.2.2 仲胺类化合物 | 第14-16页 |
| 1.3 酰胺与醛的氧化酰化反应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酰胺与醛在水中的氧化酰化反应研究 | 第18-35页 |
| 2.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 2.2.2 吡啶甲酰胺类化合物一般合成方法 | 第19页 |
| 2.2.3 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 2.3.1 反应溶剂的筛选 | 第20-21页 |
| 2.3.2 催化剂的筛选 | 第21-22页 |
| 2.3.3 催化剂量的筛选 | 第22页 |
| 2.3.4 氧化剂的筛选 | 第22-23页 |
| 2.3.5 添加剂的筛选 | 第23页 |
| 2.3.6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第23-24页 |
| 2.3.7 反应底物的考察 | 第24-25页 |
| 2.4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25-26页 |
| 2.5 化合物表征 | 第26-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氧化酰化反应在茴拉西坦合成中的初步探索 | 第35-47页 |
| 3.1 茴拉西坦合成综述 | 第35-40页 |
| 3.1.1 绪论 | 第35-36页 |
| 3.1.2 茴拉西坦合成研究进展 | 第36-40页 |
| 3.2 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 3.3 合成方法设计 | 第41页 |
| 3.4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3.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 3.4.2 茴拉西坦的合成方法 | 第42页 |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 3.5.1 温度的筛选 | 第42-43页 |
| 3.5.2 溶剂的筛选 | 第43页 |
| 3.5.3 催化剂的筛选 | 第43-44页 |
| 3.5.4 氧化剂的筛选 | 第44-45页 |
| 3.6 化合物表征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α-羰基羧酸脱羧偶联反应研究 | 第47-64页 |
| 4.1 α-羰基羧酸脱羧偶联综述 | 第47-54页 |
| 4.1.1 绪论 | 第47页 |
| 4.1.2 非C-H官能团化脱羧偶联反应 | 第47-49页 |
| 4.1.3 sp2C-H活化脱羧偶联反应 | 第49-54页 |
| 4.2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54页 |
| 4.4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4.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4-55页 |
| 4.4.2 4-甲酰胺吗啡啉-N-苯基的合成 | 第55页 |
| 4.4.3 脱羧偶联反应的一般步骤 | 第55-56页 |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 4.5.1 反应溶剂的筛选 | 第56-57页 |
| 4.5.2 催化剂和氧化剂筛选 | 第57-58页 |
| 4.5.3 反应温度筛选 | 第58-59页 |
| 4.5.4 反应投料比筛选 | 第59页 |
| 4.5.5 底物的拓展 | 第59-60页 |
| 4.6 反应机理探讨 | 第60-61页 |
| 4.7 化合物表征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