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保水缓释肥及褪黑素对水稻幼苗耐盐性调控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盐胁迫对水稻的危害第14-16页
        1.2.1 水稻种子萌发第15页
        1.2.2 水稻幼苗生长和发育第15-16页
    1.3 盐胁迫下水稻生理反应及其耐盐机理第16-18页
        1.3.1 光合作用第16-17页
        1.3.2 离子稳态第17页
        1.3.3 抗氧化代谢第17-18页
    1.4 外源物质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第18-22页
        1.4.1 外源硅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第18-19页
        1.4.2 外源激素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第19-20页
        1.4.3 外源钙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第20页
        1.4.4 外源水杨酸与抗坏血酸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第20页
        1.4.5 多胺类化合物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第20-21页
        1.4.6 褪黑素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第21页
        1.4.7 肥料等复合物质对抗盐性的影响第21-22页
    1.5 结束语第22-23页
    1.6 研究假说及思路第23-24页
        1.6.1 研究假说第23页
        1.6.2 研究思路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34页
第二章保水缓释肥提高水稻耐盐性过程中植株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的变化第34-5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2.1.1 供试材料第35页
        2.1.2 试验设计第35-36页
        2.1.3 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的测定第36页
        2.1.4 植株根系形态分析第36页
        2.1.5 植株形态外观的观察及其生物量测定第36页
        2.1.6 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测定第36-37页
        2.1.7 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力的测定第37-39页
        2.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3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9-46页
        2.2.1 原状盐土特性参数的测定第39页
        2.2.2 盐胁迫下基质肥对水稻幼苗外部形态的影响第39-41页
        2.2.3 盐胁迫下基质肥对水稻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第41-42页
        2.2.4 盐胁迫下基质肥对水稻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2-44页
        2.2.5 盐胁迫下基质肥对水稻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第44-45页
        2.2.6 盐胁迫下基质肥对水稻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的影响第45-46页
    2.3 讨论与结论第46-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第三章 保水缓释肥对盐胁迫下水稻氮磷钾及盐分吸收和转运的调控第54-6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3.1.1 供试材料第55页
        3.1.2 试验设计第55页
        3.1.3 植株最大叶长和叶片温度的测定第55-56页
        3.1.4 植株N、P、K和Na含量的测定第56页
        3.1.5 转运系数和离子选择性系数的计算第56页
        3.1.6 数据处理第5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6-61页
        3.2.1 基质肥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最大叶长及其叶片温度的影响第56-58页
        3.2.2 基质肥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氮磷钾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58-60页
        3.2.3 基质肥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60-61页
    3.3 讨论与结论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四章 褪黑素喷施调控水稻耐盐性的浓度效应第66-8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4.1.1 供试材料第67页
        4.1.2 试验设计第67-68页
        4.1.3 植株形态外观的观察、株高及其生物量测定第68页
        4.1.4 植株N、P、K、Mg和Na含量的测定第68页
        4.1.5 数据处理第6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8-74页
        4.2.1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外部形态的影响第68-70页
        4.2.2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第70-71页
        4.2.3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氮磷钾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71-72页
        4.2.4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钠吸收的影响第72-74页
    4.3 讨论与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第五章 褪黑素喷施对水稻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第80-9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5.1.1 供试材料第81页
        5.1.2 试验设计第81页
        5.1.3 植株形态外观的观察、株高及其生物量测定第81页
        5.1.4 植株N、P、K、Mg和Na含量的测定第81页
        5.1.5 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第81-82页
        5.1.6 转运系数和离子选择性系数的计算第82页
        5.1.7 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力的测定第82页
        5.1.8 植株叶片光合参数测定第82页
        5.1.9 数据处理第8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2-90页
        5.2.1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第82-84页
        5.2.2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第84-85页
        5.2.3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氮磷钾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85-87页
        5.2.4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87-88页
        5.2.5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的影响第88页
        5.2.6 盐胁迫下褪黑素对水稻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第88-90页
    5.3 讨论与结论第90-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全文结论第98-100页
全文创新点第100-102页
问题与展望第102-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能耗与作物产量预测的温室经济效益研究
下一篇: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性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