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温敏性纳米载体共输送阿霉素和干扰素γ用于黑色素瘤的免疫化疗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章 载药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和纳米粒的初步构建第12-20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试剂和仪器第13-14页
        2.1 试剂第13页
        2.2 仪器第13-14页
    3 实验方法第14-17页
        3.1 PH敏感的PLGA-DOX(HYD)的合成与表征第14-15页
        3.2 非PH敏感的PLGA-DOX(AMI)的合成与表征第15-16页
        3.3 TSNS纳米粒的构建第16-17页
    4 结果第17-19页
        4.1 PH敏感的PLGA-DOX(HYD)的结构分析第17-18页
        4.2 非PH敏感的PLGA-DOX(AMI)的结构分析第18-19页
        4.3 载药纳米粒的构建第19页
    5 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载药纳米粒的表征和体外行为研究第20-31页
    1 引言第20页
    2 试剂和仪器第20-21页
        2.1 主要试剂第20-21页
        2.2 主要仪器第21页
    3 实验方法第21-23页
        3.1 温敏性纳米粒的表征第21-22页
        3.2 两药的体外释放行为第22-23页
    4 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4.1 载药纳米粒的表征第23-27页
        4.2 DOX和IFNΓ的体外释放的研究第27-29页
    5 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载药纳米粒的体内行为研究第31-44页
    1 引言第31-32页
    2 实验部分第32-35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32页
        2.2 动物第32-33页
        2.3 皮下瘤模型的建立第33页
        2.4 分组及联用剂量的优化第33-34页
        2.5 安全性评价第34页
        2.6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34-3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3.1 IFNΓ剂量摸索第35-36页
        3.2 肿瘤抑制实验结果第36-39页
        3.3 安全性评价第39-40页
        3.4 两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40-43页
    4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载药纳米粒的免疫机制研究第44-56页
    1 引言第44页
    2 实验部分第44-47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44-45页
        2.2 建模及分组第45页
        2.3 淋巴结中DC的熟化第45-46页
        2.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析第46-47页
        2.5 免疫荧光和组化第47页
        2.6 瘤内细胞因子检测第4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3.1 DC的熟化第47-49页
        3.2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的活化第49-51页
        3.3 肿瘤浸润NK细胞的活化第51-52页
        3.4 免疫组化结果第52-53页
        3.5 瘤内细胞因子分析第53-55页
    4 小结第55-56页
总结和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综述第61-75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发表文章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残疾人停车位设置合理性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下一篇:考虑零售需求外部性下的购物中心业态组合定位评价研究--以广州L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