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毛发中冰毒微流控芯片检测及透射电镜芯片的研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6页
    1.1 前言第15-23页
        1.1.1 微流控芯片的简介第15-16页
        1.1.2 微流控芯片的历史发展第16页
        1.1.3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第16-17页
        1.1.4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17-20页
            1.1.4.1 硅、玻璃材料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17-18页
            1.1.4.2 高聚物材料芯片的制作第18-20页
        1.1.5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第20-23页
            1.1.5.1 分子诊断第20-21页
            1.1.5.2 细胞分析第21-22页
            1.1.5.3 药物研究第22-23页
    1.2 冰毒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现状第23-26页
        1.2.1 冰毒的危害第23页
        1.2.2 冰毒的检测方法第23-26页
    1.3 原位液体TEM芯片第26-35页
        1.3.1 TEM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26-28页
        1.3.2 常见原位液体TEM液体池第28-33页
            1.3.2.1 离子液体第28-29页
            1.3.2.2 氮化硅(SN)窗口芯片第29-31页
            1.3.2.3 石墨烯液体芯片第31-33页
        1.3.3 原位液体TEM芯片的应用第33-35页
    1.4 选题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5-36页
第二章 毛发中冰毒微流控芯片检测第36-55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设备第36-38页
        2.2.1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36-37页
        2.2.2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7-38页
    2.3 实验方法第38-43页
        2.3.1 毛发的前处理第38页
        2.3.2 质谱多反应监测的表征第38页
        2.3.3 玻璃芯片的制作第38-40页
        2.3.4 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0-41页
            2.3.4.1 Au纳米粒子的合成第40页
            2.3.4.2 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第40页
            2.3.4.3 Fe_3O_4表面氨基化修饰第40-41页
            2.3.4.4 Fe_3O_4@Au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1页
        2.3.5 拉曼标记免疫金的制备第41-42页
        2.3.6 磁抗体的制备第42页
        2.3.7 加标冰毒溶液的配制第42页
        2.3.8 Au纳米粒子及其复合物的UV-Vis光谱表征第42页
        2.3.9 SEM表征第42页
        2.3.10 TEM表征第42页
        2.3.11 拉曼检测第42-43页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3-54页
        2.4.1 玻璃芯片的设计与加工第43-44页
        2.4.2 基于免疫竞争法的SERS检测方案设计第44-45页
        2.4.3 Fe_3O_4粒子的扫描电镜表征第45-46页
        2.4.4 标记免疫金和Fe_3O_4@Au粒子的TEM表征第46页
        2.4.5 免疫磁纳米的磁性考察第46-47页
        2.4.6 金纳米粒子及其复合物的紫外表征第47-48页
        2.4.7 拉曼激光波长的选择第48页
        2.4.8 拉曼积分时间的选择第48-50页
        2.4.9 毛发消解液加标冰毒的拉曼检测第50页
        2.4.10 冰毒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0-52页
        2.4.11 实际样品的拉曼检测第52页
        2.4.12 质谱多反应技术表征第52-54页
    2.5 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透射电镜芯片的研制第55-74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设备第56-57页
        3.2.1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56页
        3.2.2 实验仪器第56-57页
    3.3 实验工艺及方法第57-61页
        3.3.1 原位液体芯片制作工艺总流程图第57页
        3.3.2 硅片的清洗工艺第57-58页
        3.3.3 薄膜生长工艺第58页
        3.3.4 图形化的工艺第58-60页
        3.3.5 刻蚀工艺第60页
        3.3.6 键合工艺第60-61页
        3.3.7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第61页
        3.3.8 原位液体透射电镜实验第61页
    3.4 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61-72页
        3.4.1 掩膜版的图形设计第61-62页
        3.4.2 氧化硅的XPS图谱第62-63页
        3.4.3 考察刻蚀时间对氧化硅通道的影响第63-65页
        3.4.4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第65-66页
        3.4.5 键合工艺的探索第66页
        3.4.6 腐蚀工艺第66-69页
        3.4.7 产率估算第69-70页
        3.4.8 成本估算第70-71页
        3.4.9 TEM的表征第71-72页
        3.4.10 自主研制芯片的优势第72页
    3.5 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5页
    4.1 主要结论第74页
    4.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体下肢动力学建模与行走步态分析
下一篇:基于多源信息的层进式智能化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