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艾叶的研究概况 | 第13-28页 |
| 1.1 药材鉴定 | 第13-15页 |
| 1.2 品质研究 | 第15-18页 |
| 1.2.1 产地与艾叶品质 | 第15-16页 |
| 1.2.2 采集、存放时间与艾叶品质 | 第16-17页 |
| 1.2.3 指纹图谱研究及其他成分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 1.3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8-23页 |
| 1.3.1 挥发油 | 第18-23页 |
| 1.3.2 黄酮类 | 第23页 |
| 1.4 药理作用研究 | 第23-26页 |
| 1.4.1 抗菌、抗病毒、杀虫作用 | 第24页 |
| 1.4.2 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 | 第24页 |
| 1.4.3 对呼吸系统作用 | 第24-25页 |
| 1.4.4 抗肿瘤作用 | 第25页 |
| 1.4.5 抗氧化作用 | 第25-26页 |
| 1.4.6 止血等作用 | 第26页 |
| 1.4.7 其他作用 | 第26页 |
| 1.5 魁蒿叶的相关研究简述 | 第26页 |
| 1.6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艾叶及类似品(魁蒿和山地蒿)的原植物与药材鉴定 | 第28-41页 |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 2.2.1 原植物与药材样品 | 第29-30页 |
| 2.2.2 方法 | 第30页 |
| 2.3 实验结果 | 第30-38页 |
| 2.3.1 原植物 | 第30-34页 |
| 2.3.2 药材性状 | 第34-38页 |
| 2.4 小结 | 第38-41页 |
| 2.4.1 普通艾叶与蕲艾的鉴别 | 第38页 |
| 2.4.2 艾、魁蒿和山地蒿及其叶的鉴别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艾叶及类似品(魁蒿、山地蒿)的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 | 第41-51页 |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42页 |
| 3.2.1 药材样品 | 第42页 |
| 3.2.2 试药与仪器 | 第42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3.3.1 显微鉴别 | 第42页 |
| 3.3.2 薄层鉴别 | 第42-43页 |
| 3.4 结果 | 第43-49页 |
| 3.4.1 显微鉴别 | 第43-48页 |
| 3.4.2 薄层色谱鉴别 | 第48-49页 |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总黄酮和鞣质含量测定 | 第51-61页 |
| 4.1 前言 | 第51页 |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1-52页 |
| 4.2.1 药材样品 | 第51页 |
| 4.2.2 仪器与试剂 | 第51-52页 |
| 4.3 方法与结果 | 第52-58页 |
| 4.3.1 挥发油含量测定 | 第52页 |
| 4.3.2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52-56页 |
| 4.3.3 鞣质含量测定 | 第56页 |
| 4.3.4 含量测定结果 | 第56-58页 |
| 4.4 鲜艾与“陈艾”挥发油含量比较 | 第58-59页 |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 4.5.1 建立了艾叶总黄酮含量测定法 | 第59页 |
| 4.5.2 产地对艾叶挥发油等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年份艾叶(蕲艾)有效物质含量测定 | 第61-65页 |
| 5.1 前言 | 第61页 |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页 |
| 5.2.1 药材样品 | 第61页 |
| 5.2.2 仪器与试剂 | 第61页 |
| 5.3 方法与结果 | 第61-64页 |
| 5.3.1 方法 | 第61-62页 |
| 5.3.2 含量测定结果 | 第62-64页 |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艾叶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与魁蒿、山地蒿谱图比较 | 第65-74页 |
| 6.1 前言 | 第65页 |
| 6.2 材料与仪器 | 第65-66页 |
| 6.2.1 药材样品 | 第65-66页 |
| 6.2.2 仪器与试药 | 第66页 |
| 6.3 方法 | 第66-68页 |
| 6.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6-67页 |
| 6.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67页 |
| 6.3.3 色谱条件 | 第67页 |
| 6.3.4 方法学考察 | 第67-68页 |
| 6.4 结果 | 第68-73页 |
| 6.4.1 HPLC谱图中绿原酸峰的确定 | 第68页 |
| 6.4.2 艾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确立 | 第68-70页 |
| 6.4.3 不同产地艾叶样品HPLC共有模式的建立 | 第70-71页 |
| 6.4.4 艾叶、魁蒿和山地蒿的HPLC谱图比较 | 第71-73页 |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艾叶质量相关检测研究 | 第74-79页 |
| 7.1 前言 | 第74页 |
| 7.2 艾叶常规检查 | 第74-76页 |
| 7.2.1 水分 | 第74-75页 |
| 7.2.2 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 | 第75-76页 |
| 7.2.3 稀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 第76页 |
| 7.3 1,8-桉油精的含量测定 | 第76-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编专著(标准)目录 | 第91-92页 |
| 附录B 艾叶及类似品原植物标本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