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研究--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2-38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第14-27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9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9-2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27-30页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第30-38页
第一章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产生原因第38-49页
    第一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产生的社会原因第38-41页
    第二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产生的媒介原因第41-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二章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三种功能第49-75页
    第一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仪式功能第49-62页
        一、禳灾仪式的媒介呈现第50-52页
        二、捐赠仪式的媒介呈现第52-55页
        三、哀悼仪式的媒介呈现第55-57页
        四、表彰仪式的媒介呈现第57-59页
        五、纪念仪式的媒介呈现第59-62页
    第二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界定功能第62-68页
        一、媒介对“分离”阶段的界定第63-64页
        二、媒介对“边缘”阶段的界定第64-66页
        三、媒介对“聚合”阶段的界定第66-68页
    第三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传播功能第68-73页
        一、媒介作为实体仪式第68-71页
        二、媒介作为虚拟仪式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三章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要素生产第75-106页
    第一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时间生产第77-87页
        一、作为社会时间的灾难新闻仪式时间第77-80页
        二、灾难新闻仪式时间的生产方式第80-84页
        三、灾难新闻仪式时间的功效第84-87页
    第二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空间生产第87-96页
        一、作为社会空间的灾难新闻仪式空间第87-89页
        二、灾难新闻仪式空间的生产方式第89-92页
        三、灾难新闻仪式空间的功效第92-96页
    第三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象征生产第96-105页
        一、作为灾难新闻生产物的象征第96-98页
        二、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中的象征系统第98-101页
        三、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中象征的功效第101-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四章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运行支点第106-119页
    第一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情绪支点第107-110页
    第二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情感支点第110-115页
    第三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支点共振第115-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五章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强弱效果第119-143页
    第一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强效果第121-130页
        一、舒缓恐惧: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微观效果第121-124页
        二、情感规训: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中观效果第124-127页
        三、复归秩序: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宏观效果第127-130页
    第二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弱效果第130-142页
        一、次生恐惧:灾难中的谣言伴行第132-135页
        二、对立情感:灾难中的愤怒释放第135-138页
        三、持续问责:灾难中的权力重构第138-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第六章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正反动力第143-153页
    第一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驱动力第143-146页
    第二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的反动力第146-149页
    第三节 灾难新闻性媒介仪式中正反动力的交织第149-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3页
结语 媒介仪式与情感传播第153-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178-179页
致谢第179-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市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
下一篇:乐视网超募资金使用不当的经济后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