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新舞蹈引他走上舞蹈之路 | 第14-38页 |
第一节 结缘舞蹈艺术的“前世今生” | 第14-16页 |
一、早期学习经历 | 第14页 |
二、从艺道路之初 | 第14-15页 |
三、结缘新舞蹈艺术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战火中“育才” | 第16-20页 |
一、育才学校舞蹈组 | 第16-19页 |
二、中国乐舞学院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深入田间“采舞” | 第20-31页 |
一、川康之行与“边疆舞” | 第20-24页 |
二、花鼓灯之“歌” | 第24-25页 |
三、东北秧歌 | 第25-26页 |
四、河南“闹花灯” | 第26-27页 |
五、甘肃地区民族民间舞蹈 | 第27页 |
六、云南之行“万里学步” | 第27-28页 |
七、“龙”的传人“鱼”族之舞 | 第28页 |
八、民族民间舞蹈的挖掘和整理 | 第28-31页 |
第四节 为新中国“起舞” | 第31-38页 |
一、“华大舞蹈团”与《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 | 第31-34页 |
二、“中戏舞蹈团”与建设祖国大秧歌 | 第34-36页 |
三、新中国第一部舞剧《和平鸽》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由实践而理论的学术升华 | 第38-49页 |
第一节 开疆拓土孜孜不倦 | 第38-45页 |
一、唐代部分——《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与《唐代舞蹈》 | 第40-41页 |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舞蹈史》与《中国舞蹈通史》 | 第41-45页 |
第二节 深入挖掘不断反刍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师夷长技洋为中用 | 第46-49页 |
一、拉班舞谱的学习 | 第46页 |
二、《中国古代舞谱》 | 第46-49页 |
第三章 于传统中追古溯今的思索 | 第49-54页 |
第一节 引古理之哲思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参古法定今奇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融它艺于一身 | 第52-53页 |
第四节 撷唯物之馨香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