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钢-混组合梁桥运营期内疲劳荷载谱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施工阶段仿真分析 | 第15-2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8页 |
2.2 组合连续梁桥空间有限元模型 | 第18-21页 |
2.3 组合连续梁桥施工阶段有限元分析 | 第21-27页 |
2.4 施工顺序对组合梁受力与变形的影响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剪力钉集束式与均匀式布置组合梁桥有限元静力分析 | 第29-39页 |
3.1 不同剪力钉布置方案下组合梁桥结构性能分析 | 第29-33页 |
3.1.1 组合梁计算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3.1.2 剪力钉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2 缩减剪力钉数量至极限组合梁桥结构性能分析 | 第33-38页 |
3.2.1 组合梁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3.2.2 剪力钉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剪力钉集束式与均匀式布置组合梁桥疲劳性能分析 | 第39-63页 |
4.1 组合梁桥疲劳性能的理论研究方法 | 第39-44页 |
4.1.1 疲劳应力和疲劳强度 | 第40页 |
4.1.2 应力-寿命曲线 | 第40-41页 |
4.1.3 疲劳损伤累计 | 第41-44页 |
4.2 现行规范对钢混组合梁桥疲劳性能评估的规定 | 第44-51页 |
4.3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运营期内疲劳荷载谱的确定 | 第51页 |
4.4 剪力钉集束式与均匀式布置桥梁运营期内疲劳性能评估对比分析 | 第51-57页 |
4.4.1 钢梁上翼缘板与剪力钉焊接处等效常值剪应力幅 | 第52-54页 |
4.4.2 钢梁受拉翼缘板与腹板焊接处等效常值正应力幅 | 第54-56页 |
4.4.3 剪力钉集束式与均匀式布置桥梁运营期内疲劳性能评估 | 第56-57页 |
4.5 缩减剪力钉数量至极限不同布置形式桥梁运营期内疲劳性能评估 | 第57-62页 |
4.5.1 钢梁上翼缘板与剪力钉焊接处等效常值剪应力幅 | 第57-59页 |
4.5.2 钢梁受拉翼缘板与腹板焊接处等效常值正应力幅 | 第59-60页 |
4.5.3 剪力钉集束式与均匀式布置桥梁运营期内疲劳性能评估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稳定性研究 | 第63-77页 |
5.1 组合梁的侧扭失稳弹性临界弯矩理论推导 | 第63-66页 |
5.2 组合梁侧向扭转屈曲的弹性临界弯矩crM计算方法 | 第66-73页 |
5.2.1 “倒U形框架”模型 | 第67-69页 |
5.2.2 弹性约束压杆模型 | 第69-71页 |
5.2.3 有限元数值方法 | 第71-73页 |
5.2.4 组合梁侧向扭转屈曲的弹性临界弯矩crM各计算方法结果对比 | 第73页 |
5.3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稳定性计算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总结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