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南京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质量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综述第8-18页
 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8-10页
   ·居住区第8页
   ·居住区环境第8-9页
   ·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第9-10页
 2 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的研究概况第10-15页
   ·国内外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研究起源与发展第10-11页
   ·国内外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研究成果第11-15页
 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4 研究思路、方法第16-18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概况第18-24页
 1 南京市概况第18-19页
   ·南京市自然概况第18页
   ·南京市人文历史沿革第18页
   ·南京经济发展概况第18-19页
   ·南京植物资源概况第19页
 2 南京市居住区的类型及分布第19-21页
   ·南京市居住区的类型第19-20页
   ·南京市居住区的分布第20-21页
 3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发展过程第21-22页
   ·自由绿化阶段第21页
   ·简单绿化阶段第21页
   ·景观设计阶段第21-22页
   ·生态园林阶段第22页
 4 南京居住区园林环境现状问题分析第22页
 5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发展趋势第22-24页
第三章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植物群落分析第24-42页
 1 调研对象和方法第24-27页
   ·调查对象第24-26页
   ·调查方法第26页
   ·分析方法第26-27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7-41页
   ·南京市居住区现状调查基础分析第27-29页
   ·南京市居住区植物群落种植结构分析第29-33页
   ·南京市居住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第33-35页
   ·南京市居住区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分析第35-38页
   ·南京市居住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第38-39页
   ·南京市居住区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第39-41页
 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空间环境的量化分析第42-59页
 1 调研对象和方法第42-43页
   ·调查对象第42页
   ·研究方法第42-43页
 2 运用SD 法对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研究第43-48页
   ·研究对象第43页
   ·SD 法的评判人员第43页
   ·SD 法评判因子的选定第43-44页
   ·结果分析第44-48页
 3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空间密度的量化研究第48-57页
   ·园林绿地空间密度的计算方法第48页
   ·园林绿地空间密度的研究对象第48-57页
 4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综合分析第57-58页
   ·道路绿地空间的综合分析第57页
   ·中心花园绿地空间的综合分析第57页
   ·宅间绿地空间的综合分析第57-58页
 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南京市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评价体系研究第59-70页
 1 层次分析法(AHP)相关理论第59-60页
   ·AHP 方法的原理第59页
   ·AHP 方法的基本步骤第59页
   ·本文运用AHP 方法评价的基本步骤第59-60页
   ·AHP 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原则第60页
 2 居住区园林绿地环境评价模型的建立第60-69页
   ·评价对象的选取第60-61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61页
   ·评价因子的释义及评分等级说明第61-64页
   ·因子打分方法第64页
   ·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第64-65页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排序第65-68页
   ·评价体系结果的计算第68-69页
   ·综合评价分值确定第69页
 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0-72页
 1 结论与创新点第70页
   ·本文的结论第70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70页
 2 讨论第70-71页
   ·居住区园林绿地植物环境建设的建议第70-71页
   ·居住区园林绿地硬质环境建设的建议第71页
   ·居住区园林绿地指标的建议第71页
 3 本文仍需探讨的问题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一:打分照片第74-80页
附录二:调查问卷样表第80-81页
详细摘要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州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
下一篇:扬州瘦西湖园林历史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