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研究及论述 | 第13-14页 |
1.2.2 信息孤岛及信息共享相关研究论述 | 第14-15页 |
1.2.3 我国保险业信息共享的相关研究论述 | 第15-16页 |
1.2.4 文献总结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1.3.2 对比研究法 | 第17页 |
1.3.3 归纳分析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8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2.1 信息 | 第19页 |
2.2 信息不对称 | 第19-22页 |
2.2.1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客观原因 | 第19-20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给保险行业带来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2.3 信息孤岛 | 第22-24页 |
2.4 信息共享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保险业信息共享建设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 | 第25-30页 |
3.1 保险业信息共享是削弱保险业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 第25-26页 |
3.1.1 增加信息供给以削弱信息不对称 | 第25页 |
3.1.2 遏制信息优势方利用信息优势牟利 | 第25页 |
3.1.3 通过行业信息共享削弱行业信息不对称 | 第25-26页 |
3.2 保险业信息共享的作用 | 第26-27页 |
3.2.1 打破行业信息孤岛实现行业信息共享 | 第26页 |
3.2.2 提升行业产品设计和费率拟定水平 | 第26页 |
3.2.3 提升行业风险防范能力 | 第26页 |
3.2.4 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 第26-27页 |
3.2.5 提升行业反欺诈水平 | 第27页 |
3.3 保险业信息共享的意义 | 第27-28页 |
3.3.1 符合行业长远发展需要,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 | 第27页 |
3.3.2 实现监管方式转变,有效服务保险监管 | 第27-28页 |
3.3.3 加强保险业的自律,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 第28页 |
3.3.4 扩大保险业影响力,辅助国家的社会治理 | 第28页 |
3.4 影响保险业进行信息共享的相关因素 | 第28-30页 |
3.4.1 法律法规因素 | 第28页 |
3.4.2 行业内的利益协调 | 第28-29页 |
3.4.3 行业数据信息标准化 | 第29页 |
3.4.4 平台建设的信息技术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保险业信息共享现状和问题 | 第30-40页 |
4.1 我国保险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现状 | 第30-35页 |
4.1.1 车险平台 | 第30-32页 |
4.1.2 人身险平台 | 第32-33页 |
4.1.3 中介信息平台 | 第33-34页 |
4.1.4 税优健康险平台 | 第34-35页 |
4.2 当前我国保险业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特点 | 第35-37页 |
4.2.1 平台的建设运营主体以行业协会为主 | 第35-36页 |
4.2.2 平台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主要是保险机构 | 第36页 |
4.2.3 平台的主要功能包含数据收集和数据运用两类 | 第36-37页 |
4.3 当前我国保险业信息共享平台的问题 | 第37-40页 |
4.3.1 平台建设缺乏制度支持 | 第37页 |
4.3.2 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 第37-38页 |
4.3.3 平台数据分散功能较弱 | 第38页 |
4.3.4 平台产权不清,存在合规风险 | 第38页 |
4.3.5 平台管理方技术能力有限,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 第38-39页 |
4.3.6 平台分散建设模式,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国内金融行业信息共享情况及经验 | 第40-45页 |
5.1 银行业 | 第40-42页 |
5.1.1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 第40-41页 |
5.1.2 中国银联 | 第41页 |
5.1.3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 第41-42页 |
5.2 证券业 | 第42-43页 |
5.2.1 证券交易所 | 第42页 |
5.2.2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 第42-43页 |
5.2.3 证券业数据中心 | 第43页 |
5.3 银行、证券业信息共享经验 | 第43-45页 |
5.3.1 信息共享平台是行业的基础设施 | 第43-44页 |
5.3.2 建设模式都是由分散建设转变为全国集中 | 第44页 |
5.3.3 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了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境外保险业信息共享及经验 | 第45-49页 |
6.1 境外保险业信息共享情况 | 第45-48页 |
6.1.1 美国保险信息共享平台 | 第45-46页 |
6.1.2 英国保险信息共享平台 | 第46-47页 |
6.1.3 德国保险信息共享平台 | 第47页 |
6.1.4 日本保险信息共享平台 | 第47-48页 |
6.2 境外保险业信息共享经验 | 第48-49页 |
6.2.1 共享的内容与方式 | 第48页 |
6.2.2 共享的服务与功能 | 第48页 |
6.2.3 共享的平台运作 | 第48-49页 |
第七章 我国保险业信息共享建设优化方案 | 第49-56页 |
7.1 保险业信息共享平台功能规划设计 | 第49-52页 |
7.1.1 服务保险业务发展方面 | 第49-51页 |
7.1.2 支持保险监管方面 | 第51页 |
7.1.3 服务保险消费者方面 | 第51-52页 |
7.2 保险业信息共享机构的运作及建设模式 | 第52-53页 |
7.2.1 模式一:社会公益类 | 第52页 |
7.2.2 模式二:保本微利类 | 第52-53页 |
7.2.3 模式三:完全市场类 | 第53页 |
7.3 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3-56页 |
7.3.1 建议将行业信息共享机构写入保险法 | 第53-54页 |
7.3.2 建议制定信息采集授权机制 | 第54页 |
7.3.3 建议制定个人信息使用规范 | 第54页 |
7.3.4 信息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 第54-5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