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木质纤维素乙醇及其生产工艺 | 第18-20页 |
1.1.1 生物乙醇的发展 | 第18-19页 |
1.1.2 木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工艺 | 第19-20页 |
1.2 高温厌氧菌 | 第20-25页 |
1.2.1 高温厌氧菌产乙醇的代谢特征 | 第20-22页 |
1.2.2 高温厌氧菌产乙醇的优势 | 第22页 |
1.2.3 高温厌氧菌的乙醇耐受机制 | 第22-23页 |
1.2.4 高温厌氧菌代谢途径改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1.3 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1.3.1 传统育种方法 | 第25页 |
1.3.2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 | 第25-27页 |
1.4 细胞内NADH/NAD~+、ATP/ADP对细胞的代谢调控作用 | 第27-28页 |
1.5 本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8-2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T.calidifontis Rx1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 | 第31-47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2.2.1 菌种与质粒 | 第32页 |
2.2.2 仪器及其试剂 | 第32-33页 |
2.2.3 培养基 | 第33-34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2.2.5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8-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2.3.1 重组质粒pBSkpa的构建 | 第40-41页 |
2.3.2 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41-42页 |
2.3.3 突变菌株代谢产物的分析 | 第42-44页 |
2.3.4 Δack突变菌株的稳定性 | 第44-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对T.calidiforntis Rx1生长和发酵的影响 | 第47-59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3.2.1 菌株及材料 | 第47页 |
3.2.2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3.2.3 培养基 | 第47-48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3.2.5 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3.3.1 Δack突变菌株的生长特点 | 第49-50页 |
3.3.2 Δack突变菌株的乙醇耐受性 | 第50-52页 |
3.3.3 Δack突变菌株的发酵特性 | 第52-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对Rx1菌株碳中心代谢的影响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6页 |
4.2.1 菌株及材料 | 第59页 |
4.2.2 仪器及试剂 | 第59-60页 |
4.2.3 培养基 | 第60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60-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4.3.1 T.calidiforntis Rx1和△ack突变菌株中的总RNA | 第66页 |
4.3.2 发酵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 | 第66-68页 |
4.3.3 发酵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酶活分析 | 第68-69页 |
4.3.4 发酵代谢途径中代谢通量的分析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对Rx1菌株能荷水平和氧化还原水平的影响 | 第71-81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1-74页 |
5.2.1 菌株及材料 | 第71页 |
5.2.2 仪器及试剂 | 第71-72页 |
5.2.3 培养基 | 第72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72-74页 |
5.2.5 分析方法 | 第7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4-79页 |
5.3.1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74-77页 |
5.3.2 细胞内ATP/ADP、NADH/NAD~+比值的变化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7页 |
6.1 结论 | 第81-85页 |
6.2 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目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