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建筑空间亲水性建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3-14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 研究的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滨水建筑空间亲水性概述 | 第19-30页 |
2.1 滨水建筑研究范畴 | 第19-22页 |
2.1.1 滨水建筑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滨水建筑的发展概况 | 第20-22页 |
2.2 亲水性概念 | 第22-24页 |
2.2.1 人的亲水性 | 第22-23页 |
2.2.2 建筑的亲水性 | 第23-24页 |
2.2.3 空间的亲水性 | 第24页 |
2.3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26页 |
2.3.1 环境认知理论 | 第24-25页 |
2.3.2 行为动机理论 | 第25页 |
2.3.3 生态知觉理论 | 第25页 |
2.3.4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研究 | 第25-26页 |
2.4 国内外空间亲水性建构现状研究 | 第26-29页 |
2.4.1 国内空间亲水性设计现状 | 第26-27页 |
2.4.2 国外空间亲水性设计现状 | 第27-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亲水行为与亲水空间 | 第30-41页 |
3.1 水环境认知 | 第30-34页 |
3.1.1 人对水环境的感知 | 第31-32页 |
3.1.2 水环境与亲水行为 | 第32-33页 |
3.1.3 建筑与水环境的空间关系 | 第33-34页 |
3.2 亲水行为与亲水空间特质分析 | 第34-38页 |
3.2.1 亲水行为的典型模式 | 第35-36页 |
3.2.2 空间亲水性建构要求 | 第36-38页 |
3.3 亲水行为与亲水空间关系研究 | 第38-41页 |
3.3.1 亲水行为影响空间亲水性建构 | 第39页 |
3.3.2 空间亲水性建构反作用于亲水行为 | 第39-41页 |
第4章 滨水建筑空间亲水性建构策略 | 第41-64页 |
4.1 滨水建筑空间亲水性体验设计 | 第41-46页 |
4.1.1 视觉体验 | 第41-43页 |
4.1.2 听觉体验 | 第43-44页 |
4.1.3 嗅觉体验 | 第44页 |
4.1.4 触觉体验 | 第44页 |
4.1.5 动觉体验 | 第44-45页 |
4.1.6 微气候体验 | 第45-46页 |
4.2 滨水建筑外部空间亲水性设计策略 | 第46-55页 |
4.2.1 外部空间的要素设计 | 第47-54页 |
4.2.2 外部空间的层次处理 | 第54-55页 |
4.3 滨水建筑内部空间亲水性设计策略 | 第55-58页 |
4.3.1 滨水建筑内部空间水景设计 | 第55-56页 |
4.3.2 内部空间纳入外部空间亲水性秩序 | 第56-58页 |
4.4 滨水建筑界面空间亲水性设计策略 | 第58-63页 |
4.4.1 凹凸界面 | 第60-61页 |
4.4.2 动态界面 | 第61-62页 |
4.4.3 透明界面 | 第62-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滨水建筑空间亲水性实例分析 | 第64-72页 |
5.1 方案实例分析 | 第64-70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64-65页 |
5.1.2 方案设计 | 第65-67页 |
5.1.3 项目分析 | 第67-70页 |
5.2 总结与评价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表 | 第77-8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 | 第81-82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设计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