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职业禁止制度--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引言第9-11页
2 职业禁止制度概述第11-17页
    2.1 职业禁止制度的立法背景第11-12页
    2.2 设立职业禁止制度的必要性第12-15页
        2.2.1 “职业禁止制度”是实现“特殊预防目的”的必然结果第12-13页
        2.2.2 “职业禁止制度”是“刑罚轻缓化”的必然要求第13-15页
    2.3 职业禁止制度的可行性第15-17页
3 职业禁止制度的法律性质分析第17-22页
    3.1 职业禁止制度的法律性质第17-19页
    3.2 职业禁止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异同第19-22页
        3.2.1 职业禁止制度与禁止令第19-20页
        3.2.2 职业禁止制度与前科第20页
        3.2.3 职业禁止制度与保安处分第20-21页
        3.2.4 职业禁止制度与资格刑第21-22页
4 职业禁止制度在司法适用中的难点第22-27页
    4.1 与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相关制度存在竞合适用第22-23页
    4.2 职业禁止制度的有关概念界定不明第23-26页
        4.2.1 “利用职业之便或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界定不明第23-24页
        4.2.2 应当禁止的职业范围模糊第24-26页
    4.3 执行与执行监督机关的缺位第26-27页
5 职业禁止制度的域外立法及经验借鉴第27-32页
    5.1 大陆法系第27-28页
        5.1.1 德国第27-28页
        5.1.2 法国第28页
    5.2 英美法系第28-29页
        5.2.1 美国第28-29页
        5.2.2 香港第29页
    5.3 对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第29-32页
6 职业禁止制度的完善路径第32-38页
    6.1 明确职业禁止制度的法律性质第32-34页
        6.1.1 完善我国现行的刑事制裁体系第32-33页
        6.1.2 完善职业禁止制度在资格刑中的设置第33-34页
    6.2 合理解释职业禁止制度适用的对象范围第34-35页
    6.3 宣判时间更加人性化第35-36页
    6.4 完善执行与执行监督方式第36-38页
        6.4.1 引入保证金制度第36页
        6.4.2 利用电子监控第36-37页
        6.4.3 建立行业公共数据平台第37页
        6.4.4 进行再就业指引第37-38页
7 结语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第43-4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购境外仿制药行为性质认定研究--以陆勇销售“假药”案为例
下一篇:关于受贿罪量刑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