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结肠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1.2 TAp73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3 内质网应激因子XBP1-s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主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内质网应激对TAp73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试剂 | 第19-21页 |
2.2.1 实验细胞 | 第1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19-20页 |
2.2.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0页 |
2.2.4 细胞培养常用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21-23页 |
2.3.2 毒胡萝卜素处理 | 第23页 |
2.3.3 HCT116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3.4 反转录实验 | 第24-25页 |
2.3.5 半定量检测细胞内各因子的表达变化 | 第25-26页 |
2.3.6 总蛋白提取及定量 | 第26-27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7-29页 |
2.4.1 结肠癌细胞HCT116中毒胡萝卜素对TAp73表达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2 低氧条件对TAp73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XBP1-s调控TAp73的表达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1-34页 |
3.2.1 实验细胞 | 第31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31-32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3-3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3.3.1 质粒转染与筛选 | 第34-35页 |
3.3.2 定量RT-PCR | 第35-36页 |
3.3.3 Western Blotting | 第36-38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3.4.1 XBP1-u及XBP1-s对TAp7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XBP1-s对结肠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 | 第41-4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4.2.1 实验细胞 | 第41页 |
4.2.2 主要仪器与耗材 | 第41-42页 |
4.2.3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4.3.1 细胞培养 | 第42页 |
4.3.2 MTT细胞增殖检测 | 第42-43页 |
4.3.3 结晶紫染色 | 第43页 |
4.3.4 EdU染色 | 第43-44页 |
4.3.5 集落形成实验 | 第44-4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4.4.1 XBP1-s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2 XBP1-s过表达对HCT116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XBP1-s/TAp73对结肠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 | 第49-57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5.2.1 实验细胞 | 第49页 |
5.2.2 主要仪器与耗材 | 第49-50页 |
5.2.3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5.3.1 共转染实验 | 第50-51页 |
5.3.2 MTT测定细胞增殖实验 | 第51页 |
5.3.3 结晶紫实验 | 第51页 |
5.3.4 克隆形成实验 | 第51页 |
5.3.5 EdU染色实验 | 第51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51-55页 |
5.4.1 TAp73拯救实验体系的构建 | 第51-53页 |
5.4.2 XBP1-s/TAp73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 | 第53-54页 |
5.4.3 XBP1-s/TAp73信号通路在集落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6 XBP1-s调控TAp73的分子机制 | 第57-71页 |
6.1 引言 | 第57页 |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59页 |
6.2.1 主要材料 | 第57页 |
6.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7-58页 |
6.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8-59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59-67页 |
6.3.1 构建TAp73分段报告基因 | 第59-63页 |
6.3.2 质粒中量提取 | 第63-64页 |
6.3.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 | 第64-65页 |
6.3.4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65-67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6.4.1 XBP1-s调控TAp73的转录活性 | 第67-70页 |
6.4.2 XBP1-s结合TAp73启动子 | 第7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7 XBP1-s以非依赖p53的方式调控TAp73 | 第71-79页 |
7.1 引言 | 第71页 |
7.2 材料与试剂 | 第71-73页 |
7.2.1 实验细胞 | 第71页 |
7.2.2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71-72页 |
7.2.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72-73页 |
7.2.4 细胞培养常用试剂配制 | 第73页 |
7.3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7.3.1 细胞接种 | 第73页 |
7.3.2 毒胡萝卜素处理 | 第73-74页 |
7.3.3 HCT116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74页 |
7.3.4 反转录实验 | 第74页 |
7.3.5 半定量检测细胞内各因子的表达变化 | 第74页 |
7.3.6 定量RT-PCR | 第74页 |
7.3.7 总蛋白提取、定量及Western Blotting | 第74页 |
7.3.8 质粒转染与筛选 | 第74页 |
7.3.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 | 第74页 |
7.4 实验结果 | 第74-77页 |
7.4.1 毒胡萝卜素对p53敲除细胞中TAp73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4-75页 |
7.4.2 低氧条件对TAp73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5页 |
7.4.3 XBP1-s在p53敲除的结肠癌细胞中对TAp73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5-76页 |
7.4.4 XBP1-s在p53敲除的结肠癌细胞中调控TAp73的转录活性 | 第76-7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8.1 结论 | 第79-80页 |
8.2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 第89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