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课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11-14页 |
1.2.1 概念厘定 | 第12-13页 |
1.2.2 科学意义 | 第13-14页 |
1.2.3 应用前景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信息整理和编辑 | 第14-15页 |
1.3.2 信息可视化 | 第15-16页 |
1.3.3 信息图表的应用设计 | 第16-18页 |
2 科普内容调研和数据分析 | 第18-23页 |
2.1 科普传播现状调研 | 第18-19页 |
2.2 受众特征结构分析 | 第19页 |
2.3 科普传播途径分析 | 第19页 |
2.4 信息内容调研 | 第19-23页 |
2.4.1 电学原理知识 | 第20页 |
2.4.2 电的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2.4.3 电学相关大数据 | 第21-22页 |
2.4.4 现代发电方式 | 第22-23页 |
3 电科普知识的创意图表设计原理 | 第23-40页 |
3.1 电科普知识中创意图表的设计原则 | 第23-27页 |
3.1.1 高效性 | 第23-25页 |
3.1.2 准确性 | 第25-26页 |
3.1.3 吸引性 | 第26-27页 |
3.2 电科普知识中创意图表的设计方法 | 第27-35页 |
3.2.1 图形辅助法 | 第28-30页 |
3.2.2 趣味拟物法 | 第30-31页 |
3.2.3 类比排序法 | 第31-33页 |
3.2.4 互动体验法 | 第33-34页 |
3.2.5 动态图形法 | 第34-35页 |
3.3 电科普知识中创意图表的设计逻辑 | 第35-40页 |
3.3.1 电发展史的时间树状逻辑 | 第35-36页 |
3.3.2 电数据内容的递进逻辑 | 第36-37页 |
3.3.3 发电信息内容的并列逻辑 | 第37-40页 |
4 《电来电趣》H5系列应用定位分析 | 第40-47页 |
4.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40-43页 |
4.1.1 服务对象 | 第40页 |
4.1.2 问卷调查 | 第40-42页 |
4.1.3 用户模型 | 第42-43页 |
4.2 产品需求挖掘 | 第43-44页 |
4.2.1 设计背景 | 第43页 |
4.2.2 预期目标 | 第43-44页 |
4.2.3 使用场景 | 第44页 |
4.3 产品应用载体—HTML5页面 | 第44-47页 |
4.3.1 HTML5技术简述及特征 | 第44-45页 |
4.3.2 HTML5页面在科普中的优势 | 第45-47页 |
5 《电来电趣》H5系列应用设计 | 第47-69页 |
5.1 《电学发展史》H5应用 | 第47-50页 |
5.1.1 内容及功能设计 | 第47-48页 |
5.1.2 交互流程及原型设计 | 第48-50页 |
5.2 《那些关于电的“大数据”》H5应用 | 第50-53页 |
5.2.1 内容及功能设计 | 第50-51页 |
5.2.2 交互流程及原型设计 | 第51-53页 |
5.3 《发电的那些事》H5应用 | 第53-57页 |
5.3.1 内容及功能设计 | 第53-56页 |
5.3.2 交互流程及原型设计 | 第56-57页 |
5.4 图形界面设计 | 第57-69页 |
5.4.1 视觉风格 | 第57-58页 |
5.4.2 界面设计 | 第58-61页 |
5.4.3 图表设计 | 第61-67页 |
5.4.4 动效设计(Motion Design) | 第67-68页 |
5.4.5 音效设计(Sound Design) | 第68-69页 |
6 产品可用性测试 | 第69-78页 |
6.1 测试背景及意义 | 第69页 |
6.2 测试方法及过程 | 第69-74页 |
6.2.1 测试方法 | 第69-70页 |
6.2.2 测试样本 | 第70-71页 |
6.2.3 测试过程 | 第71-74页 |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74-78页 |
6.3.1 统计结果 | 第75-76页 |
6.3.2 总结和分析 | 第76-7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总结 | 第78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A: 应用定位分析中针对目标人群的科普调查问卷 | 第83-85页 |
附录B: 可用性测试中信息传达率测试的科普知识问答试卷 | 第85-86页 |
附录C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