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偏振光测量系统设计的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1 偏振测量的优点 | 第9-10页 |
1.2.2 非同时性偏振测量系统 | 第10-11页 |
1.2.3 同时性偏振测量系统 | 第11-12页 |
1.3 偏振测量的应用 | 第12-14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基础知识与理论 | 第16-23页 |
2.1 光的偏振态的表征 | 第16-19页 |
2.1.1 光的偏振态 | 第16-17页 |
2.1.2 偏振光的表示方法 | 第17-19页 |
2.2 物质偏振性质的Mueller表征 | 第19-20页 |
2.3 偏振测量的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分时偏振测量—基于民用彩色相机的线偏振成像 | 第23-30页 |
3.1 分时性偏振测量理论 | 第23-24页 |
3.2 旋转式偏振测量装置 | 第24-27页 |
3.2.1 旋转式偏振测量装置结构 | 第24-25页 |
3.2.2 旋转式偏振测量装置性能 | 第25-27页 |
3.3 推拉式偏振测量装置 | 第27-29页 |
3.3.1 推拉式偏振测量装置结构 | 第27-28页 |
3.3.2 推拉式偏振测量装置性能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掠入射线偏振光足迹成像 | 第30-39页 |
4.1 掠入射偏振足迹成像装置 | 第30-31页 |
4.2 偏振测量足迹实验 | 第31-34页 |
4.2.1 非偏振掠入射照明实验 | 第31页 |
4.2.2 偏振掠入射照明实验 | 第31-32页 |
4.2.3 偏振成像实验 | 第32-33页 |
4.2.4 倾斜偏振成像实验 | 第33-34页 |
4.3 定量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4.4 偏振光散射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 第36-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同时偏振测量—Polarcam线偏振成像 | 第39-52页 |
5.1 Polarcam偏振相机与校准 | 第39-44页 |
5.1.1 Polarcam简介 | 第39-40页 |
5.1.2 仪器矩阵校准 | 第40-41页 |
5.1.3 插值降噪 | 第41-44页 |
5.2 Polarcam偏振相机的实时成像 | 第44-49页 |
5.2.1 Polarcam偏振相机成像装置 | 第44-45页 |
5.2.2 偏振成像测量结果 | 第45-48页 |
5.2.3 动态变化的特征时间 | 第48-49页 |
5.3 基于Polarcam偏振相机的显微镜系统 | 第49-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偏振计算两种不同平均方法之间的对比 | 第52-66页 |
6.1 研究意义 | 第52-53页 |
6.2 两种计算平均方法 | 第53-55页 |
6.3 基于两种不同计算平均方法的实验测量 | 第55-64页 |
6.3.1 动态对象树的实验测量 | 第55-59页 |
6.3.2 动态对象水波的实验测量 | 第59-64页 |
6.4 两种计算平均方法的模拟分析 | 第64-6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7.1 总结 | 第66-68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