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竞合关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一)研究背景第7-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9-12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9-10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研究文献评述第11-12页
    三、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2页
    四、技术路线第12页
    五、本文的创新点第12-14页
第二章 概述与双方竞合关系中SWOT分析第14-28页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第14-23页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二)互联网金融竞合关系中的特征第15-19页
        (三)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第19-20页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20-21页
        (五)互联网金融在竞合关系中的SWOT分析第21-23页
    二、商业银行的概述第23-28页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界定第23-24页
        (二)商业银行在竞合关系中的SWOT分析第24-28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分析第28-32页
    一、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关系第28-29页
        (一)使商业银行中介地位逐渐弱化第28页
        (二)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被蚕食第28-29页
        (三)银行中小型客户资源被抢占第29页
    二、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第29-32页
        (一)合作双方对于交易市场方面的合作关系第30页
        (二)合作双方对于风险控制方面的合作关系第30-31页
        (三)合作双方对于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关系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第32-43页
    一、招商银行的发展策略第32-38页
        (一)先于同行进行产品创新第32-34页
        (二)适时的价格调整第34-36页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渠道建设第36-38页
    二、邮储银行的发展策略第38-39页
        (一)细分客户群体,迎合市场需求第38页
        (二)利用国家政策,拓展客户资源第38-39页
    三、我国工商银行的发展第39-42页
        (一)E生活产品介绍第39页
        (二)E生活功能介绍第39-40页
        (三)E生活产品的使用情况第40-42页
    四、总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对双方竞合关系的建议和结论第43-47页
    一、从竞争角度来看第43-44页
        (一)完善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种类第43页
        (二)加强银行理财新产品的推广第43-44页
        (三)提高对互联网市场的监管力度第44页
    二、从合作角度来看第44-46页
        (一)适当增加与企业业务之间的合作第44-45页
        (二)加强网络安全方面合作第45页
        (三)提高与企业间合作效率第45-46页
    三、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货币政策、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下一篇:银行业信用卡电话服务中心一线员工职业倦怠情况及对策研究--以A银行信用卡电话服务中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