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跨繁忙铁路干线T形刚构桥双幅同步转体施工技术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1.3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特点第12页
    1.4 跨线桥梁施工的发展趋势第12-13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第13-15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5.2 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3-14页
        1.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4-15页
第二章 工程背景第15-22页
    2.1 工程概况第16-18页
        2.1.1 桥梁上部结构概况第16-17页
        2.1.2 桥梁下部结构概况第17页
        2.1.3 桥梁转体结构概况第17-18页
    2.2 铁路设施情况第18-19页
        2.2.1 铁路基本概况第18-19页
        2.2.2 受影响的铁路设备第19页
    2.3 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第19-20页
        2.3.1 地质条件第19-20页
        2.3.2 水文条件第20页
        2.3.3 气象、气候条件第20页
    2.4 工程特点第20-22页
第三章 转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第22-41页
    3.1 称重及配置试验原理第22-27页
        3.1.1 称重试验的基本原理第22-23页
        3.1.2 球铰摩阻力矩和转动体不平衡力矩计算公式推导第23-25页
        3.1.3 摩阻系数及偏心距计算公式推导第25-26页
        3.1.4 配重第26-27页
    3.2 转体相关技术参数第27-28页
    3.3 称重配重相关参数计算第28-29页
        3.3.1 转体竖向反力计算第28页
        3.3.2 称重或微调球铰处静摩擦力矩计算第28-29页
        3.3.3 称重支反力计算第29页
        3.3.4 转体结构静摩擦力矩计算第29页
        3.3.5 转体结构动摩擦力矩计算第29页
    3.4 施工验算及相关设备选用第29-39页
        3.4.1 转动牵引钢绞线束牵引力验算及设备选用第29-30页
        3.4.2 平转助拉钢绞线牵引力验算及设备选用第30-31页
        3.4.3 微调支反力计算及设备选用第31页
        3.4.4 限位装置受力计算及梁端误差验算第31-32页
        3.4.5 助推反力座及限位反力座受力验算第32-34页
        3.4.6 埋件面积验算第34-36页
        3.4.7 牵引反力座受力验算第36-39页
    3.5 转体速度计算第39-41页
第四章 双幅桥梁同步转体施工工艺第41-70页
    4.1 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第41-42页
    4.2 实体工程施工工艺第42-60页
        4.2.1 实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第42-43页
        4.2.2 铁路设备迁改第43-44页
        4.2.3 钻孔桩施工第44-48页
        4.2.4 承台施工第48-51页
        4.2.5 球铰施工第51-54页
        4.2.6 墩身(柱)施工第54-56页
        4.2.7 0第56-58页
        4.2.8 转体段梁体施工第58-60页
    4.3 同步转体施工工艺第60-70页
        4.3.1 支架拆除施工第60-61页
        4.3.2 要点施工申请及计划第61-64页
        4.3.3 转体施工第64-69页
        4.3.4 转体后的施工工艺第69-70页
第五章 转体施工保障措施第70-77页
    5.1 对铁路的保护措施第70页
    5.2 地下地上管线保护措施第70-71页
    5.3 防塌方技术措施第71-72页
    5.4 防侵限技术措施第72-73页
    5.5 转体施工保障措施第73-75页
        5.5.1 总体保障措施第73页
        5.5.2 转体过程安全保障措施第73-74页
        5.5.3 特殊或紧急情况处理措施第74页
        5.5.4 转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第74-75页
    5.6 应急预案第75-77页
        5.6.1 工作原则第75页
        5.6.2 应急处置第75-77页
第六章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结法在厦门轨道交通三号线过海段区间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湍流度对斜拉索雷诺数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