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Ge负极材料弹性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锂离子电池锗负极材料研究背景第9页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9-12页
        1.2.1 碳基材料第10页
        1.2.2 硅基材料第10-11页
        1.2.3 锡基材料第11页
        1.2.4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1-12页
        1.2.5 锗基材料第12页
    1.3 锗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第12-14页
        1.3.1 锗负极材料的优势第12页
        1.3.2 锗负极材料的缺陷第12-13页
        1.3.3 锗负极材料的性能改善第13-14页
    1.4 锗负极材料的失效行为与弹性性能的研究进展第14-19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弹性计算方法第21-28页
    2.1 计算方法介绍第21-22页
        2.1.1 第一性原理基本内容第21页
        2.1.2 VASP软件介绍第21-22页
    2.2 第一性原理方法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第22页
    2.3 弹性性质计算方法第22-27页
        2.3.1 立方晶体的弹性应变能与应变关系第24-25页
        2.3.2 正交晶体的弹性应变能与应变关系第25-26页
        2.3.3 四方晶体的弹性应变能与应变关系第26-27页
        2.3.4 Voigt-Reuss-Hill (VRH)平均方法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Li-Ge合金弹性性能与电子结构第28-4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计算方法及参数设置第2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8-45页
        3.3.1 晶体结构与稳定性第28-31页
        3.3.2 Ge的嵌锂形成能及膨胀率第31-32页
        3.3.3 Li-Ge合金的弹性性能第32-38页
        3.3.4 Li-Ge合金的电子性质第38-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Ge负极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随锂化状态的演化第46-59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计算方法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7页
        4.3.1 Li-Ge合金的应力-应变关系第47-50页
        4.3.2 应变对晶体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第50-52页
        4.3.3 应变对电子结构的影响第52-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工作总结第59-60页
    5.2 工作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A/D转换器的关键电路及可测性设计
下一篇:双质量块结构和旋转磁结构d15模式压电俘能器的俘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