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燃煤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数值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表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燃煤超细颗粒物形成过程第11-12页
    1.3 目前燃煤细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技术第12-16页
        1.3.1 高效的除尘技术第13-14页
        1.3.2 聚并长大技术第14-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颗粒聚并模型及细颗粒物受力分析第18-30页
    2.1 颗粒的聚并理论第18-22页
        2.1.1 布朗聚并第18-19页
        2.1.2 电聚并理论第19-21页
        2.1.3 热聚并理论第21页
        2.1.4 湍流聚并理论第21-22页
    2.2 流场对颗粒运动的影响分析第22-23页
    2.3 聚并室内细颗粒物受力分析第23-28页
    2.4 本章小节第28-30页
第三章 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数学模型第30-40页
    3.1 湍流模型介绍及分类第30-31页
    3.2 气固两相流模拟方法第31-33页
        3.2.1 控制方程第31-32页
        3.2.2 湍流方程第32-33页
    3.3 群平衡模型第33-36页
        3.3.1 模型介绍第33-35页
        3.3.2 湍流聚并核函数和碰撞核函数第35-36页
    3.4 群平衡模型数值介绍及求解方法第36-39页
    3.5 本章小节第39-40页
第四章 涡片布置及圆柱对湍流聚并的影响第40-60页
    4.1 颗粒湍流聚并第40-41页
        4.1.1 湍流凝并核函数第40页
        4.1.2 颗粒碰撞模型第40-41页
    4.2 边界条件和颗粒尺度分布第41页
    4.3 涡片间距对颗粒聚并的影响第41-52页
        4.3.1 物理模型介绍第41-42页
        4.3.2 网格化分及无关性验证第42-43页
        4.3.3 涡片列间距对颗粒聚并影响的结果分析第43-48页
        4.3.4 涡片行间距对颗粒聚并影响的结果分析第48-52页
    4.4 涡片排列方式对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第52-55页
        4.4.1 物理模型第52-53页
        4.4.2 涡片排列方式对颗粒湍流聚并效果的结果分析第53-55页
    4.5 涡片排数对颗粒聚并的影响第55-57页
        4.5.1 物理模型第55页
        4.5.2 模拟结果分析第55-57页
    4.6 绕流圆柱聚并室分析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聚并室三维工况模拟第60-72页
    5.1 三维湍流聚并室模型第60-62页
    5.2 湍流聚并室颗粒湍流聚并效果分析第62-70页
        5.2.1 不同湍流聚并室对比第62-63页
        5.2.2 新型湍流聚并室流场分析第63-65页
        5.2.3 流动时间对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第65-66页
        5.2.4 颗粒相体积分数对颗粒聚并的影响第66-67页
        5.2.5 入口粒径对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第67页
        5.2.6 烟气流速对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第67-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建议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和Fe~0预处理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钝体绕流中颗粒团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