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1.1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 | 第12-17页 |
1.1.1 泛素Ub | 第12-13页 |
1.1.2 泛素激活酶E1 | 第13页 |
1.1.3 泛素结合酶E2 | 第13-14页 |
1.1.4 泛素连接酶E3 | 第14-17页 |
1.1.5 26 S蛋白酶体 | 第17页 |
1.2 泛素化途径与自噬 | 第17-18页 |
1.3 泛素化途径与光形态建成 | 第18-19页 |
1.4 泛素化与非生物胁迫 | 第19-24页 |
1.4.1 干旱胁迫 | 第19-20页 |
1.4.2 盐胁迫 | 第20-21页 |
1.4.3 泛素化途径与重金属胁迫 | 第21-22页 |
1.4.4 泛素化与紫外光UV-B胁迫 | 第22-23页 |
1.4.5 泛素化途径与温度胁迫 | 第23-24页 |
1.5 泛素化与营养胁迫 | 第24-25页 |
1.6 泛素化与植物激素 | 第25-27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1.8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SINA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 第29-4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2.1.2 菌株和载体 | 第29页 |
2.1.3 试剂 | 第29页 |
2.1.4 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2.2.1 SINA2蛋白序列分析 | 第34页 |
2.2.2 SINA2进化树分析 | 第34-36页 |
2.2.3 SINA2在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 | 第36页 |
2.2.4 SINA2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36-37页 |
2.2.5 SINA2亚细胞定位 | 第37-38页 |
2.2.6 pGBKT7-SINA2诱饵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2.2.7 自激活验证 | 第39页 |
2.2.8 SINA2酵母双杂交筛库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2.3 讨论 | 第40-43页 |
第三章 SINA2的生物功能鉴定 | 第43-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3.1.2 菌体与载体 | 第43页 |
3.1.3 试剂 | 第43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43-46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6-51页 |
3.2.1 sina2突变体的PCR鉴定 | 第46-47页 |
3.2.2 sina2突变体的表达鉴定 | 第47页 |
3.2.3 sina2突变体的抗性分析 | 第47-49页 |
3.2.4 His-SINA2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 第49-50页 |
3.2.5 SINA2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 | 第50页 |
3.2.6 SINA2体外泛素化反应中特定的泛素结合酶E2 | 第50-51页 |
3.3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SINA2泛素连接酶活性的调控分析 | 第53-65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4.1.1 菌株和载体 | 第53页 |
4.1.2 试剂 | 第53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53-5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3页 |
4.2.1 pGADT7-CDKG1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56-57页 |
4.2.2 CDKG1自激活验证 | 第57-58页 |
4.2.3 酵母双杂交验证SINA2与CDKG1的互作 | 第58-59页 |
4.2.4 MBP-CDKG1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9页 |
4.2.5 Pull-down验证 | 第59-60页 |
4.2.6 BiFC验证 | 第60-61页 |
4.2.7 CDKG1的磷酸化活性分析 | 第61页 |
4.2.8 CDKG1磷酸化SINA2 | 第61-62页 |
4.2.9 SINA2泛素连接酶活性依赖于CDKG1的磷酸化 | 第62页 |
4.2.10 CDKG1的泛素化分析 | 第62-63页 |
4.3 讨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CDKG1的表达及抗性分析 | 第65-7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65页 |
5.1.2 菌株和载体 | 第65页 |
5.1.3 试剂 | 第65页 |
5.1.4 试验方法 | 第65-6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5页 |
5.2.1 CDKG1序列分析 | 第68-69页 |
5.2.2 CDKG1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特性 | 第69页 |
5.2.3 CDKG1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 第69-70页 |
5.2.4 CDKG1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70页 |
5.2.5 CDKG1过表达株系的筛选 | 第70-71页 |
5.2.6 cdkg1突变体的PCR鉴定 | 第71-72页 |
5.2.7 转基因株系的表达鉴定 | 第72-73页 |
5.2.8 不同株系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发芽率分析 | 第73-75页 |
5.2.9 胁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75页 |
5.3 讨论 | 第75-78页 |
第六章 小麦SINA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78-86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6.1.1 植物材料 | 第78页 |
6.1.2 菌体与载体 | 第78页 |
6.1.3 试剂 | 第78页 |
6.1.4 试验方法 | 第78-79页 |
6.2 结果 | 第79-84页 |
6.2.1 小麦SINA同源基因的结构分析 | 第79-80页 |
6.2.2 小麦TaSINA1同源性分析 | 第80页 |
6.2.3 TaSINA1进化树分析 | 第80-82页 |
6.2.4 TaSINA1的克隆 | 第82页 |
6.2.5 TaSINA1的表达特性 | 第82页 |
6.2.6 TaSINA1亚细胞定位 | 第82-84页 |
6.2.7 SINA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分析 | 第84页 |
6.2.8 小麦泛素连接酶的功能分析 | 第84页 |
6.3 讨论 | 第84-8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86-88页 |
7.1 结论 | 第86页 |
7.2 创新点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3页 |
缩略词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