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背景下来凤县综合扶贫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4-27页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2. 选题意义第15-16页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22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2页
    (三) 综合扶贫相关理论阐述第22-24页
        1. 公共产品理论第22页
        2.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第22-23页
        3.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3页
        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4页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24-26页
        1. 研究方法第24页
        2. 研究思路第24-26页
    (五)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26-27页
        1. 主要创新点第26页
        2. 不足之处第26-27页
二、来凤县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分析第27-34页
    (一) 来凤县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中的地位第27-30页
        1.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概况第27-29页
        2. 来凤县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意义第29-30页
    (二) 来凤县贫困成因分析第30-34页
        1. 自然环境因素第30-31页
        2. 社会经济因素第31-32页
        3. 历史发展因素第32页
        4. 人力资源因素第32-34页
三、来凤县综合扶贫历程及重点第34-37页
    (一) 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阶段(1949-1980)第34页
    (二)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扶贫阶段(1981-1985)第34-35页
    (三) 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阶段(1986-2000)第35页
    (四) 巩固扶贫成果的重点地区扶贫阶段(2001-2010)第35-36页
    (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阶段(2011-2020)第36-37页
四、来凤县综合扶贫的实践探索、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37-51页
    (一) 来凤县综合扶贫的实践探索第37-44页
        1. 综合扶贫领导机制第37-38页
        2. 贫困对象识别机制第38页
        3.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第38-40页
        4. 特色产业发展支撑第40-41页
        5. 农村自发组织互助第41页
        6. 社会化大扶贫格局第41-42页
        7. 区域协同发展探索第42-43页
        8. 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名片”第43-44页
    (二) 综合扶贫成效评价第44-49页
        1. 成效分析第44-46页
        2. 存在的不足第46-49页
    (三) 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发展潜力分析第49-51页
        1. 潜在特色资源多(S)第49页
        2. 自身经济体量小(W)第49-50页
        3. 政策支持力度大(O)第50页
        4. 市场需求变化快(T)第50-51页
五、完善来凤县综合扶贫效应的路径第51-58页
    (一) 严格落实帮扶程序,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第51-53页
        1. 规范评定程序,开展入户调查走访第51-52页
        2. 加强部门协同,运用大数据进行对比第52-53页
        3. 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识别精准第53页
    (二)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实施产业开发扶贫第53-54页
        1. 加强思想扶贫第53-54页
        2. 加大教育投入第54页
        3. 加快产业开发第54页
    (三) 健全区域协同机制,突出地区互补发展第54-55页
    (四) 综合运用市场力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第55-56页
    (五)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第56-57页
    (六) 创新农村管理制度,鼓励适度规模生产第57-58页
六、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肉牛产业链整合研究
下一篇:基于FCEM和HMM模型的水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