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1 引言 | 第28-3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1-40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3.1 电催化装置 | 第31页 |
2.3.2 供试畜禽养殖废水 | 第31-32页 |
2.3.3 供试污泥 | 第32页 |
2.3.4 供试土壤 | 第32页 |
2.4 实验装置 | 第32-33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2.5.1 水体中SA降解实验 | 第33页 |
2.5.2 畜禽养殖废水中的SMM降解实验 | 第33-35页 |
2.5.3 污泥中SMM降解实验 | 第35-36页 |
2.5.4 土壤泥浆中的SAs降解实验 | 第36页 |
2.6 样品测定与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2.6.1 单一SAs母体测定方法 | 第36页 |
2.6.2 循环伏安曲线的测定 | 第36页 |
2.6.3 SA中间产物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2.6.4 畜禽废水中COD和重金属的测定 | 第37页 |
2.6.5 污泥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37页 |
2.6.6 土壤中SAs的提取 | 第37页 |
2.6.7 SAs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2.7 数据处理 | 第38-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62页 |
3.1 电催化降解水体中SA | 第40-49页 |
3.1.1 SA电催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 第40页 |
3.1.2 不同初始浓度对电催化氧化SA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3 不同初始pH对电催化氧化SA的影响 | 第41页 |
3.1.4 不同电流密度对电催化氧化SA的影响 | 第41-42页 |
3.1.5 阳极材料对电催化氧化SA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6 电极间距对电催化氧化SA的影响 | 第43页 |
3.1.7 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对电催化氧化SA的影响 | 第43-45页 |
3.1.8 电催化降解SA的氧化机理研究 | 第45-47页 |
3.1.9 电催化氧化降解SA的中间产物和降解路径 | 第47-49页 |
3.2 电催化耦合CaO_2降解畜禽废水中SMM的研究 | 第49-53页 |
3.2.1 不同反应体系对SMM降解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2 电流密度对SMM降解率的影响 | 第50页 |
3.2.3 CaO_2和Fe~(2+)浓度比对SMM降解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4 不同pH对畜禽废水中SMM降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5 废水稀释倍数对SMM降解的影响 | 第52页 |
3.2.6 CaO_2投加量对畜禽养殖废水中Cu、Zn、As的去除影响 | 第52-53页 |
3.3 电催化降解污泥中SMM的研究 | 第53-57页 |
3.3.1 电流密度对污泥中SMM降解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2 絮凝剂种类和浓度对SMM降解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3 电催化氧化对污泥脱水特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3.4 电催化降解土壤中SAs抗生素 | 第57-62页 |
3.4.1 不同水土比对电催化降解SAs的影响 | 第57-59页 |
3.4.2 不同电流强度对电催化降解SAs的影响 | 第59-60页 |
3.4.3 电极优化对电催化降解SAs的影响 | 第60-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