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12-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6页 |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之探讨 | 第17-26页 |
第一节 我国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概述 | 第17-20页 |
一、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7页 |
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建立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政府采购领域需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 第20-22页 |
一、我国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行政性垄断 | 第20-21页 |
二、政府采购中的行政性垄断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政府采购领域适用公平竞争审查的法律基础 | 第22-26页 |
一、宪法性法律基础 | 第23页 |
二、行政法律基础 | 第23-25页 |
三、竞争法律基础 | 第25页 |
四、政府采购法律基础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政府采购中的不足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审查对象范围的不足 | 第26-28页 |
一、审查对象为政府采购中的抽象行政行为 | 第26-27页 |
二、政府采购中存在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性垄断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审查主体的局限性 | 第28-30页 |
一、审查的主体为政府采购政策措施制定机关 | 第28页 |
二、自我审查存在局限性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审查标准缺乏对合理国家干预的明确规定 | 第30-34页 |
一、政府采购行为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手段 | 第30-32页 |
二、国家干预行为可能产生限制竞争的客观效果 | 第32-33页 |
三、现有的审查标准缺乏对国家干预行为的界定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启动程序、监督程序和追责程序的缺位 | 第34-36页 |
一、公平竞争审查的具体程序缺乏细化规定 | 第34页 |
二、审查程序执行的监督程序存在不足 | 第34-35页 |
三、审查程序的事后追责程序存在不足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域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介绍 | 第36-40页 |
第一节 欧盟竞争法之国家援助法 | 第36-38页 |
一、审查的对象是各种形式的国家援助 | 第36页 |
二、审查的标准为是否与共同体市场相协调 | 第36-37页 |
三、国家援助的审查的主体与程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韩国和日本的公平竞争评估制度 | 第38-39页 |
一、韩国:公平竞争交易委员会与政策制定机关分级的评估制度 | 第38页 |
二、日本:自我审核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竞争评估制度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国家竞争政策制度 | 第39-40页 |
一、由国家竞争委员会独立的监管和评估 | 第39页 |
二、特色的执行保障——竞争支付制度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完善 | 第40-48页 |
第一节 审查对象的扩大 | 第40-41页 |
一、审查对象范围扩大至具体行政行为 | 第40-41页 |
二、设置必要分流措施以防“滥审” | 第41页 |
第二节 审查主体之完善 | 第41-42页 |
一、实行独立的第三方审查制度 | 第41页 |
二、过渡阶段的妥协措施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审查标准之完善 | 第42-44页 |
一、明确国家干预行为的审查标准:借鉴欧盟国家援助的划分 | 第42-43页 |
二、协调国家干预和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优先原则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审查程序的完善 | 第44-48页 |
一、审查程序启动和执行的完善 | 第44-45页 |
二、监督程序的完善 | 第45页 |
三、构建激励程序:借鉴澳大利亚的竞争支付制度 | 第45-46页 |
四、事后救济与追责程序之完善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