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物理含义表 | 第11-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1.2 单层钎焊CBN砂轮磨削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开槽砂轮磨削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干式磨削技术特点与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开槽砂轮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23-31页 |
2.1 开槽砂轮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23-25页 |
2.2 开槽砂轮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2.2.1 开槽砂轮整体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2.2.2 开槽砂轮槽的设计 | 第26页 |
2.3 砂轮基体材质、磨料与钎料的选择 | 第26-28页 |
2.3.1 基体材质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2 CBN磨粒的选择 | 第27页 |
2.3.3 钎料的选择 | 第27-28页 |
2.4 开槽砂轮的有限元分析 | 第28-30页 |
2.4.1 模态分析的意义 | 第28页 |
2.4.2 开槽砂轮模态分析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试验条件及检测设备 | 第31-39页 |
3.1 试验材料及其性能 | 第31页 |
3.2 试验设备 | 第31-33页 |
3.2.1 机床 | 第31-32页 |
3.2.2 试验所用砂轮 | 第32-33页 |
3.3 磨削试验装置与试验条件 | 第33页 |
3.4 试验检测设备 | 第33-38页 |
3.4.1 磨削力检测 | 第33-34页 |
3.4.2 磨削温度检测 | 第34-36页 |
3.4.3 表面粗糙度检测 | 第36页 |
3.4.4 表层硬度检测 | 第36-37页 |
3.4.5 工件表面形貌检测 | 第37页 |
3.4.6 表面变质层检测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开槽砂轮磨削钢轨材料的工艺试验 | 第39-52页 |
4.1 开槽砂轮磨削参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4.2 开槽砂轮磨削试验方案 | 第40-41页 |
4.3 开槽砂轮与普通砂轮干磨削对比试验 | 第41-47页 |
4.3.1 砂轮速度对磨削温度与磨削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2 工作台进给速度对磨削温度与磨削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3 磨削深度对磨削温度与磨削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4 开槽砂轮降温机理分析 | 第44-46页 |
4.3.5 最大未变形切屑厚度对比磨削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 冷气冷却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开槽砂轮磨损形式分析 | 第48-51页 |
4.5.1 砂轮磨损形式 | 第48-49页 |
4.5.2 砂轮磨损分析 | 第49-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钢轨材料磨削表面完整性研究 | 第52-64页 |
5.1 表面粗糙度 | 第52-54页 |
5.1.1 砂轮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3页 |
5.1.2 工作台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5.1.3 磨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4页 |
5.2 表面微观形貌 | 第54-58页 |
5.2.1 砂轮速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4-56页 |
5.2.2 工作台进给速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3 磨削深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 表面层显微硬度 | 第58-60页 |
5.3.1 加工硬化的评价指标 | 第58-59页 |
5.3.2 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4 表面变质层 | 第60-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