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昆虫耐寒性的适应机制 | 第12-15页 |
1.1.1 行为反应 | 第13页 |
1.1.2 生理响应 | 第13-15页 |
1.2 昆虫耐寒的可塑性 | 第15-16页 |
1.3 冷驯化效应 | 第16-17页 |
1.4 冷驯化的持续性 | 第17-18页 |
1.5 冷驯化对昆虫适合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1.6 冷驯化对昆虫子代适合度的影响 | 第19页 |
1.7 异色瓢虫的耐寒性研究 | 第19-20页 |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2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2.2 异色瓢成虫快速冷驯化最优剂量的筛选及持续性测定 | 第21-23页 |
2.2.1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识别温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2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最优剂量的筛选 | 第22页 |
2.2.3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效果持续性测定 | 第22-23页 |
2.3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的生理响应 | 第23-28页 |
2.3.1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下过冷却点的测定 | 第23页 |
2.3.2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下异色瓢虫成虫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3-28页 |
2.4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适合度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1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2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捕食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2.5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2.5.1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2.5.2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4页 |
3.1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识别温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3.1.1 异色瓢虫成虫致死温度的测定 | 第32页 |
3.1.2 快速冷驯化识别温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最优驯化温度及时间的筛选 | 第33-36页 |
3.2.1 各低温诱导异色瓢虫成虫存活率的比较 | 第33-34页 |
3.2.2 初步筛选后低温诱导对异色瓢虫当代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效果持续性测定 | 第36-37页 |
3.4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过冷却点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8-47页 |
3.5.1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体内含水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2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体内总脂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5.3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体内甘油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4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体内糖类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5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体内ATP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6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体内多元醇类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7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 第44-46页 |
3.5.8 不同快速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成虫糖代谢酶系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47-50页 |
3.6.1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47页 |
3.6.2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体重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3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化蛹率及羽化率的影响 | 第48页 |
3.6.4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性比的影响 | 第48-49页 |
3.6.5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生殖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3.7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捕食行为的影响 | 第50-54页 |
3.7.1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子代四龄幼虫捕食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3.7.2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子代成虫捕食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3.7.3 快速冷驯化后异色瓢虫子代的寻找效应 | 第52-5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4.1 异色瓢成虫快速冷驯化最优剂量的筛选及持续性测定 | 第54页 |
4.2 异色瓢虫成虫快速冷驯化的生理响应 | 第54-56页 |
4.3 快速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适合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5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