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戏曲创作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笔下处处有人的人道主义者 | 第17-29页 |
第一节 汪曾祺的生平及其和戏曲的结缘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汪曾祺思想观概述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汪曾祺剧作中的人道主义 | 第22-29页 |
一、“赤子”式的人物 | 第22-25页 |
二、浓厚的人情与向上的尾巴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多种文体融通中的戏曲美学特征 | 第29-42页 |
第一节 风雅与泼辣兼备的戏曲语言 | 第30-39页 |
一、汪曾祺语言的文化积淀 | 第30-31页 |
二、诗情与画意 | 第31-34页 |
三、俗语、俚语的运用 | 第34-39页 |
第二节 短篇小说创作思维的渗入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时代裹挟中的剧作命运 | 第42-55页 |
第一节 编剧专业化与被动地位的矛盾关系 | 第42-45页 |
第二节 政策、市场变化中的剧本创作 | 第45-55页 |
一、小说创作的中断 | 第45-46页 |
二、由“偶然”到“转正”的戏曲编剧 | 第46-49页 |
三、乍暖还寒天气中的新编历史剧 | 第49-52页 |
四、革命现代京剧的兴起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附录1:汪曾祺戏曲作品一览表 | 第61-65页 |
附录2 “文革”中不了了之的剧本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