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的“后退”诗歌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话题缘起 | 第8-9页 |
二、于坚诗学思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语言观研究 | 第9-10页 |
(二)日常主义研究 | 第10-11页 |
(三)“去蔽”与“后退”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目标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从“隐喻”后退 | 第14-20页 |
一、“拒绝隐喻”对朦胧诗的反叛与精神的相通 | 第14-16页 |
(一)对立的诗学观点 | 第14-15页 |
(二)精神的连通 | 第15-16页 |
二、从“拒绝”到“后退” | 第16-17页 |
三、“从‘隐喻’后退”——作为一种方法的意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从“天空”向“大地”后退 | 第20-30页 |
一、凌空虚蹈的危险 | 第20-23页 |
(一)“在意识形态的天空中舞蹈” | 第20-21页 |
(二)飞渡天空的梦想——海子与一个时代的诗歌神话 | 第21-23页 |
二、向“大地”返回 | 第23-28页 |
(一)返回中国传统的时间观 | 第23-25页 |
(二)返回日常生活 | 第25-28页 |
三、从“天空”后退的效用思考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向“巫”后退 | 第30-42页 |
一、诗与巫的共鸣 | 第30-33页 |
(一)诗歌发生:巫术说 | 第30-31页 |
(二)诗与巫:蛊惑人心 | 第31-33页 |
二、“巫与史的斗争” | 第33-38页 |
(一)巫与史 | 第33-35页 |
(二)以诗“招魂” | 第35-36页 |
(三)灵感神赐 | 第36-38页 |
三、“后退”辩证 | 第38-42页 |
(一)在“后退”中前进 | 第38-39页 |
(二)元对立的陷阱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