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正交机织玻纤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及弯曲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检测中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3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三维正交机织物表面改性及复合材料制备 | 第16-32页 |
2.1 增强体材料 | 第16-17页 |
2.1.1 织物材料 | 第16-17页 |
2.1.2 织物结构 | 第17页 |
2.2 基体材料 | 第17-18页 |
2.3 表面热处理 | 第18-25页 |
2.3.1 织物浸润剂去除实验 | 第18-20页 |
2.3.2 纤维拉伸断裂实验 | 第20-24页 |
2.3.3 小结 | 第24-25页 |
2.4 硅烷偶联剂水溶液处理 | 第25-26页 |
2.5 复合材料成型 | 第26-28页 |
2.5.1 真空灌注准备 | 第27页 |
2.5.2 真空灌注成型 | 第27-28页 |
2.6 纤维体积分数测定 | 第28-32页 |
2.6.1 实验测试 | 第28-29页 |
2.6.2 结果计算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复合材料准静态弯曲性能研究 | 第32-50页 |
3.1 准静态弯曲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3.1.1 试样制备 | 第32-33页 |
3.1.2 实验测试 | 第33-34页 |
3.2 最优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 | 第34-37页 |
3.3 弯曲性能分析 | 第37-42页 |
3.3.1 力学性能对比 | 第37-38页 |
3.3.2 失效形态分析 | 第38-42页 |
3.4 改性效果分析 | 第42-50页 |
3.4.1 改性机理 | 第42-44页 |
3.4.2 红外光谱测试 | 第44-47页 |
3.4.3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准静态弯曲过程实时监测及临界载荷水平判定 | 第50-70页 |
4.1 声发射简介 | 第50-53页 |
4.1.1 声发射产生原因 | 第50页 |
4.1.2 声发射检测原理 | 第50-51页 |
4.1.3 声发射检测特点 | 第51页 |
4.1.4 声发射仪器选择与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4.1.5 声发射信号处理 | 第52-53页 |
4.2 单层复合材料准静态弯曲过程的声发射研究 | 第53-61页 |
4.2.1 实验测试 | 第53-54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4.3 三层复合材料准静态弯曲过程的声发射研究 | 第61-70页 |
4.3.1 实验测试 | 第62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62-70页 |
第五章 复合材料弯曲疲劳性能研究 | 第70-85页 |
5.1 弯曲疲劳性能测试 | 第70-78页 |
5.1.1 试样制备及实验测试 | 第70-71页 |
5.1.2 弯曲疲劳性能分析 | 第71-78页 |
5.2 弯曲疲劳剩余强度测试 | 第78-85页 |
5.2.1 试样制备及实验测试 | 第78页 |
5.2.2 疲劳剩余强度分析 | 第78-79页 |
5.2.3 疲劳试样裂纹扩展情况分析 | 第79-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1.结论 | 第85-86页 |
2.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