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内关于孤儿弃婴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际上关于孤儿弃婴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3.2 历史研究法 | 第16页 |
1.3.3 比较研究法 | 第16页 |
1.3.4 对策分析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7-18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孤儿弃婴的人权保障制度概述 | 第18-23页 |
2.1 孤儿弃婴的界定与成因 | 第18-20页 |
2.1.1 孤儿弃婴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孤儿弃婴产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2.2 孤儿弃婴的人权保障制度及其意义 | 第20-23页 |
2.2.1 孤儿弃婴的人权保障制度概述 | 第20页 |
2.2.2 孤儿弃婴的人权保障制度的意义 | 第20-23页 |
第3章 我国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3页 |
3.1 我国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现状 | 第23-28页 |
3.1.1 法律政策层面 | 第23-24页 |
3.1.2 政府与司法行政层面 | 第24-26页 |
3.1.3 民间救助层面 | 第26-28页 |
3.2 我国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3.2.1 实践中存在法律制度缺失 | 第28-30页 |
3.2.2 政府监管与司法行政保护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3.2.3 民间救助缺乏动力和支持 | 第31-33页 |
第4章 国际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比较与启示 | 第33-38页 |
4.1 国际上关于孤儿弃婴的人权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3-35页 |
4.1.1 联合国及国际组织 | 第33页 |
4.1.2 美国 | 第33-34页 |
4.1.3 拉美国家 | 第34页 |
4.1.4 俄罗斯 | 第34页 |
4.1.5 其他国家和地区 | 第34-35页 |
4.2 国际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研究启示 | 第35-38页 |
4.2.1 突破传统意义上对孤儿弃婴收养的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4.2.2 着手建立和完善针对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的专门立法体系 | 第36页 |
4.2.3 完善儿童福利性措施 | 第36-38页 |
第5章 我国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 第38-44页 |
5.1 加快孤儿弃婴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5.1.1 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 | 第38页 |
5.1.2 建立孤儿弃婴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5.2 建立统一完善的孤儿救助制度体系 | 第39-41页 |
5.2.1 完善孤儿弃婴人权保障制度 | 第39-40页 |
5.2.2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 | 第40-41页 |
5.3 扶持社会救助 | 第41-44页 |
5.3.1 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的制度支持 | 第41-42页 |
5.3.2 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提高专业服务保障水平 | 第42页 |
5.3.3 加大对民间慈善力量的系统化管理力度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4-46页 |
6.1 《收养法》漏洞亟需“修补” | 第44页 |
6.2 需要进一步加强官办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 | 第44-45页 |
6.3 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