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绿色拆船法律制度概述 | 第19-27页 |
2.1 绿色拆船的法律界定 | 第19-21页 |
2.1.1 绿色拆船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绿色拆船的理念转变 | 第20-21页 |
2.2 绿色拆船法律制度现状 | 第21-25页 |
2.2.1 我国绿色拆船法律现状 | 第21-22页 |
2.2.2 我国绿色拆船法规现状 | 第22-25页 |
2.3 绿色拆船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2.3.1 无害化拆船工艺原则 | 第25-26页 |
2.3.2 近距离原则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国际绿色拆船的相关立法变迁 | 第27-43页 |
3.1 绿色拆船的国际立法发展 | 第27-32页 |
3.1.1 《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 第27-28页 |
3.1.2 《拆船业安全卫生指南》 | 第28-30页 |
3.1.3 《国际海事组织拆船导则》 | 第30-32页 |
3.1.4 《2009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的诞生 | 第32页 |
3.2 《香港公约》概述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8页 |
3.2.1 《香港公约》关于拆船作业前防控污染的规定 | 第35-36页 |
3.2.2 《香港公约》关于“两证”的规定 | 第36页 |
3.2.3 《香港公约》关于拆船厂的要求 | 第36-37页 |
3.2.4 《香港公约》对于拆船工人的保障 | 第37-38页 |
3.3 《欧盟法案》概述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1页 |
3.3.1 《欧盟法案》管理的范围更宽泛 | 第39-40页 |
3.3.2 环保标准的提高 | 第40页 |
3.3.3 可持续发展的拆船方式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我国绿色拆船法律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43-52页 |
4.1 我国现行拆船法律的问题 | 第43-47页 |
4.1.1 在立法中缺乏绿色拆船的概念 | 第43页 |
4.1.2 绿色拆船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43-44页 |
4.1.3 相关拆船法律可操作性不强 | 第44-45页 |
4.1.4 拆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不明确 | 第45-47页 |
4.2 我国拆船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4.2.1 拆船工艺粗放 | 第48页 |
4.2.2 拆船带来的污染严重 | 第48-50页 |
4.2.3 拆船企业设立准入门槛低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我国绿色拆船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2-60页 |
5.1 完善国家的立法以及监督机制 | 第52-56页 |
5.1.1 在《拆船条例》中明确绿色拆船的概念 | 第52页 |
5.1.2 根据国情建立“两证”制度 | 第52-53页 |
5.1.3 建立废船环境评价制度 | 第53-54页 |
5.1.4 扩大适用船舶的范围 | 第54页 |
5.1.5 完善拆船企业设立的审批程序 | 第54-55页 |
5.1.6 明确拆船的法律责任 | 第55-56页 |
5.2 加强拆船业的行业自律 | 第56-58页 |
5.2.1 强化行业对拆船企业的管理 | 第56-57页 |
5.2.2 完善绿色拆船企业资格评级制度 | 第57页 |
5.2.3 完善拆船技术的行业标准 | 第57-58页 |
5.3 加强拆船企业自身的管理 | 第58-59页 |
5.3.1 应全面禁止冲滩式拆船 | 第58页 |
5.3.2 鼓励拆船企业投保环境责任保险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