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吡咯并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0-17页 |
1.2.1 金属催化条件下构建吡咯并喹啉衍生物 | 第10-13页 |
1.2.2 无金属催化下构建吡咯并喹啉衍生物 | 第13-16页 |
1.2.3 其他合成吡咯并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 第16-17页 |
1.3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程与基本原理 | 第17-20页 |
1.3.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程 | 第17-18页 |
1.3.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 | 第18-19页 |
1.3.3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 | 第19-20页 |
1.4 有机发光二极管各功能层的材料 | 第20-32页 |
1.4.1 电子/空穴注入材料(EIM/HIM) | 第20-21页 |
1.4.2 载流子传输材料(ETM/HTM) | 第21-25页 |
1.4.3 磷光主体材料 | 第25-30页 |
1.4.4 磷光客体材料 | 第30-32页 |
1.5 三氮唑在有机光电领域的应用 | 第32-37页 |
1.5.1 三氮唑类化合物在主体材料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1.5.2 三氮唑类化合物在电子传输材料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1.5.3 基于1,2,4-三氮唑的聚合物光电材料 | 第36-37页 |
1.6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 | 第37-38页 |
第二章 I_2/CHP催化下吡咯[2,3-b]喹啉的合成 | 第38-46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研究设想 | 第39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9-45页 |
2.3.1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9-42页 |
2.3.2 底物的拓展 | 第42-44页 |
2.3.3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基于1,2,3-三氮唑核心的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光电性能研究 | 第46-70页 |
第一节 dDPAmTAZ和dN-PhCzmTAZ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46-58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6页 |
3.2 研究设想 | 第46-48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3.3.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48页 |
3.3.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48-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1 化合物的合成 | 第50页 |
3.4.2 热稳定性测试 | 第50-51页 |
3.4.3 化合物的能级测定 | 第51页 |
3.4.4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51-53页 |
3.4.5 电致磷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 第53-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二节 不同取代基及位点修饰的1,2,3-三氮唑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8-70页 |
3.6 引言 | 第58-60页 |
3.7 研究设想 | 第60-61页 |
3.8 实验部分 | 第61-65页 |
3.8.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61-62页 |
3.8.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62-65页 |
3.9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3.9.1 化合物的合成 | 第65页 |
3.9.2 热稳定性测试 | 第65-66页 |
3.9.3 化合物的能级测定 | 第66页 |
3.9.4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66-68页 |
3.10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4.1 总结 | 第70页 |
4.2 展望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实验部分 | 第72-87页 |
5.1 试剂和仪器 | 第72-73页 |
5.1.1 试剂 | 第72页 |
5.1.2 仪器 | 第72页 |
5.1.3 OLED器件的制备与测试 | 第72-73页 |
5.2 数据表征 | 第73-82页 |
5.3 目标产物一览表 | 第82-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98-99页 |
附录一 | 第99-100页 |
附录二 | 第10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