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含镍的钒酸盐与钼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文献综述第12-30页
    1.1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概述第12-15页
        1.1.1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发展背景第12-13页
        1.1.2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1.1.3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第14-15页
    1.2 含Ni半导体材料的介绍第15-17页
        1.2.1 含Ni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含Ni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16-17页
    1.3 钒酸盐半导体材料的介绍第17-20页
        1.3.1 钒酸盐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钒酸铋第18页
        1.3.3 钒酸银第18-19页
        1.3.4 钒酸镍第19-20页
    1.4 钼酸盐半导体材料的介绍第20-21页
        1.4.1 钼酸盐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0页
        1.4.2 钼酸盐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0-21页
    1.5 论文主要出发点与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1 主要出发点第21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6 参考文献第23-30页
2 试样制备及测试分析第30-38页
    2.1 实验原料第30页
    2.2 实验仪器装置第30-31页
    2.3 样品制备第31-32页
    2.4 测试分析方法第32-37页
        2.4.1 X射线衍射分析第32-33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第33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第33-34页
        2.4.4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测试第34页
        2.4.5 表面积测试第34-35页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第35页
        2.4.7 发光性能测试第35-36页
        2.4.8 光催化性能第36-37页
    2.5 参考文献第37-38页
3 K_2NiV_4O_(12)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8-55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页
    3.3 样品物相分析第39-40页
    3.4 样品形貌与元素分析第40-42页
    3.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第42页
    3.6 光吸收及能带结构第42-45页
    3.7 样品表面元素化合价态第45-46页
    3.8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46-47页
    3.9 发光性能测试第47-50页
    3.10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11 参考文献第51-55页
4 AgCa_2Ni_2V_3O_(12)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5-73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页
    4.3 样品物相分析第56-59页
    4.4 样品形貌表征与元素分析第59-60页
    4.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第60-61页
    4.6 光吸收及能带结构第61-64页
    4.7 样品表面元素化合价态第64-65页
    4.8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65-68页
    4.9 本章小结第68-69页
    4.10 参考文献第69-73页
5 Na_2Ni(MoO_4)_2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3-92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实验部分第74页
    5.3 样品物相分析第74-78页
    5.4 样品形貌表征第78-80页
    5.5 光吸收及能带结构第80-82页
    5.6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82-87页
    5.7 本章小结第87-88页
    5.8 参考文献第88-92页
6 Li_2Ni_2(MoO_4)_3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92-106页
    6.1 引言第92-93页
    6.2 实验部分第93页
    6.3 样品物相分析第93-96页
    6.4 样品形貌表征第96-97页
    6.5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第97-99页
    6.6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99-102页
    6.7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6.8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7 全文总结第106-10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吡啶醇-羧酸金属-有机框架的设计、合成及传感研究
下一篇:无金属催化条件下吡咯并喹啉的合成和1,2,3-三氮唑类衍生物的光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