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价值基础 | 第12-18页 |
(一)自然人破产免责的基本理念 | 第12-14页 |
1、自然人破产的定义 | 第12-13页 |
2、破产免责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4-15页 |
(三)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正当性 | 第15-18页 |
1、破产免责可以更合理地分配金融风险 | 第16页 |
2、破产免责可以保障债务人的生存与再生 | 第16页 |
3、破产免责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 第16-18页 |
二、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法律规定现状及司法探索 | 第18-26页 |
(一)我国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法律规定现状 | 第18-23页 |
1、2004年破产法草案中的自然人破产免责条款以及被删除的原因 | 第18-21页 |
2、其他法律关于自然人免责的规定 | 第21-23页 |
(二)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司法探索 | 第23-26页 |
1、司法裁判执行中的自然人免责 | 第23-24页 |
2、行政手段处理中的自然人免责 | 第24-26页 |
三、相关国家(地区)的立法借鉴和启示 | 第26-36页 |
(一)立法模式的比较 | 第26-27页 |
1、当然免责主义 | 第26-27页 |
2、许可免责主义 | 第27页 |
3、混合免责主义 | 第27页 |
(二)具体立法差异 | 第27-36页 |
1、不予免责的情形 | 第28-30页 |
2、自然人破产免责的撤销 | 第30-31页 |
3、自然人破产免责的效力 | 第31-34页 |
4、申请免责的期限 | 第34页 |
5、各国立法对于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四、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6-40页 |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二)放宽获得免责的条件 | 第37-38页 |
1、重新界定申请免责的期限 | 第37页 |
2、降低不予免责的限制条件 | 第37-38页 |
(三)明确自然人破产免责的效力 | 第38-39页 |
(四)增加撤销自然人破产免责的条款 | 第39-40页 |
五、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