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1.1 国家政策推动健身公共设施建设 | 第9-10页 |
1.1.2 大众运动发展的需求 | 第10-11页 |
1.1.3 昆明市区城市发展与休闲体育空间的矛盾 | 第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4-25页 |
2.2.3 专家访谈法 | 第25-26页 |
2.2.4 实地观察法 | 第26页 |
2.2.5 数据统计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66页 |
3.1 公园休闲体育空间体系构建 | 第27-28页 |
3.1.1 公园休闲体育空间构成要素 | 第27页 |
3.1.2 公园休闲体育空间表现形式 | 第27-28页 |
3.2 昆明市区公园基础分析 | 第28-35页 |
3.2.1 昆明市区公园类型 | 第28-29页 |
3.2.2 昆明市区公园分布 | 第29-31页 |
3.2.3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空间管理主体 | 第31-33页 |
3.2.4 公园内休闲体育空间占比 | 第33-35页 |
3.3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物质空间研究 | 第35-43页 |
3.3.1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物质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35-38页 |
3.3.2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物质空间的布局分析 | 第38-41页 |
3.3.3 影响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物质空间布局的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3.4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行为空间研究 | 第43-55页 |
3.4.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43-44页 |
3.4.2 公园休闲体育参与者的需求分析 | 第44-48页 |
3.4.3 公园休闲体育参与者的行为空间表现分析 | 第48-50页 |
3.4.4 公园休闲体育参与者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5页 |
3.5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物质空间与行为空间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55-61页 |
3.5.1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物质空间布局的特征与存在问题 | 第55-59页 |
3.5.2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行为空间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59-61页 |
3.6 公园休闲体育空间优化研究 | 第61-66页 |
3.6.1 优化的原则 | 第61-63页 |
3.6.2 优化策略 | 第63-64页 |
3.6.3 各级公园休闲体育空间布局调整设想 | 第64-66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71页 |
4.1 结论 | 第66-67页 |
4.2 建议 | 第67-71页 |
4.2.1 加强休闲体育空间的立体开发利用 | 第67-68页 |
4.2.2 公园商业、绿化的均衡发展 | 第68页 |
4.2.3 专业体育引导,开发当地民族休闲体育项目 | 第68页 |
4.2.4 加强休闲体育空间的理论研究 | 第68-69页 |
4.2.5 空间设计以人为本 | 第69页 |
4.2.6 区位优势利用 | 第69-70页 |
4.2.7 生态化空间发展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2页 |
附录 A 《昆明市区公园休闲体育参与者状况调查问卷》 | 第74-76页 |
附录 B 专家效度评价问卷 | 第76-78页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第78-79页 |
附录 D 调查图表 | 第79-81页 |
附录 E 访谈专家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