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1.2.1 世界各国弹道导弹及其制导技术发展综述 | 第19-23页 |
1.2.2 扰动引力场对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的影响分析 | 第23-24页 |
1.2.3 扰动引力场对弹道导弹命中精度影响的补偿方法 | 第24-27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扰动引力场对弹道导弹导航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29-54页 |
2.1 扰动引力场相关概念简介 | 第29-32页 |
2.1.1 地球扰动引力场及地球扰动引力 | 第29-30页 |
2.1.2 垂线偏差与初态误差 | 第30-32页 |
2.2 初态误差对导航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32-46页 |
2.2.1 初态误差对导航影响的机理 | 第32-33页 |
2.2.2 初态误差对导航影响的分析模型 | 第33-41页 |
2.2.3 仿真分析 | 第41-46页 |
2.3 主动段扰动引力对导航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46-53页 |
2.3.1 主动段扰动引力对导航影响的机理 | 第46-49页 |
2.3.2 主动段扰动引力对导航影响的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2.3.3 仿真分析 | 第50-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扰动引力场对制导精度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54-90页 |
3.1 扰动引力场对摄动制导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54-66页 |
3.1.1 摄动制导的基本原理 | 第54-55页 |
3.1.2 扰动引力场对飞行特征量的影响分析 | 第55-57页 |
3.1.3 扰动引力场对摄动制导命中精度的影响特性 | 第57-61页 |
3.1.4 仿真分析 | 第61-66页 |
3.2 扰动引力场对闭路制导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66-74页 |
3.2.1 闭路制导基本原理 | 第66-69页 |
3.2.2 对需要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69-71页 |
3.2.3 扰动引力对闭路制导命中精度的影响特性 | 第71页 |
3.2.4 仿真分析 | 第71-74页 |
3.3 扰动引力场对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74-88页 |
3.3.1 星光/惯性复合制导基本原理 | 第74-76页 |
3.3.2 扰动引力场对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的影响特性 | 第76-83页 |
3.3.3 仿真分析 | 第83-8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四章 等效补偿理论及补偿模式研究 | 第90-100页 |
4.1 等效补偿理论 | 第90-94页 |
4.1.1 扰动引力影响下的等效补偿系统 | 第90-91页 |
4.1.2 正常系统、扰动系统与等效补偿系统 | 第91-93页 |
4.1.3 直接补偿与等效补偿 | 第93-94页 |
4.2 扰动引力影响的等效补偿模式 | 第94-98页 |
4.2.1 嵌入式补偿 | 第94-95页 |
4.2.2 分步式补偿 | 第95-96页 |
4.2.3 分段式补偿 | 第96-97页 |
4.2.4 映射式补偿 | 第97页 |
4.2.5 等效补偿模式适用范围分析 | 第97-9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扰动引力场影响的弹道诸元快速补偿方法 | 第100-113页 |
5.1 弹道诸元修正量的计算思路 | 第100-103页 |
5.2 弹道诸元补偿的快速计算方法 | 第103-110页 |
5.2.1 射程误差系数的快速计算方法 | 第103-104页 |
5.2.2 关机点状态误差对末级俯仰程序变化率的偏导数 | 第104-109页 |
5.2.3 关机点状态对发射方位角的偏导数 | 第109-110页 |
5.3 仿真分析 | 第110-11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不同制导方式下扰动引力场影响的补偿方法 | 第113-128页 |
6.1 摄动制导补偿方法 | 第113-119页 |
6.1.1 扰动引力对摄动制导命中精度影响的分步式补偿方法 | 第113-115页 |
6.1.2 扰动引力对摄动制导命中精度影响的映射式补偿方法 | 第115-117页 |
6.1.3 仿真分析 | 第117-119页 |
6.2 闭路制导地面诸元补偿方法 | 第119-126页 |
6.2.1 大偏差干扰下非球形引力对导弹命中精度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119-120页 |
6.2.2 映射式地面诸元补偿方法 | 第120-123页 |
6.2.3 仿真分析 | 第123-12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7.1 论文成果与创新 | 第128-130页 |
7.1.1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28-129页 |
7.1.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7.2 论文研究的展望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