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涵义 | 第13-15页 |
一、社区 | 第13页 |
二、社区矫正 | 第13-14页 |
三、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一、基于未成年人自身成长的特点 | 第15页 |
二、基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形势 | 第15-17页 |
三、防止未成年罪犯受到监禁影响 | 第17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可行性 | 第17-23页 |
一、社会价值分析 | 第17-18页 |
二、立法价值分析 | 第18-19页 |
三、经济价值分析 | 第19-20页 |
四、人文价值分析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23-31页 |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运行现状 | 第23-27页 |
一、立法概况 | 第23-26页 |
二、实践模式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一、缺少专门的立法规定 | 第28页 |
二、缺失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28-29页 |
三、缺乏专业的评估体系 | 第29页 |
四、缺少个性的矫正项目 | 第29-30页 |
五、缺乏有效的检察监督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国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与借鉴 | 第31-39页 |
第一节 美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 第31-33页 |
一、管理组织 | 第31-32页 |
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 第32页 |
三、社区矫正项目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英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 第33-35页 |
一、管理组织和人员组成 | 第33-34页 |
二、主要工作任务 | 第34页 |
三、社区矫正项目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日本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 第35-36页 |
一、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 | 第35页 |
二、主要制度措施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6-39页 |
一、专门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 | 第36页 |
二、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支撑 | 第36-37页 |
三、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 第37页 |
四、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矫正项目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构想 | 第39-52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 第39-41页 |
一、扩大未成年犯矫正适用范围 | 第39-40页 |
二、明确未成年犯的权利救济 | 第40-41页 |
三、明确监管执行部门及权限 | 第41页 |
第二节 探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分类矫正机制 | 第41-46页 |
一、最大限度避免对未成年犯适用监禁刑罚 | 第42-43页 |
二、设置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矫正项目 | 第43-44页 |
三、利用工读学校对未成年人开展再教育 | 第44页 |
四、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风险评估体系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强化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 第46-52页 |
一、找准检察监督的基本定位 | 第46-47页 |
二、细化检察监督的主要内容 | 第47-48页 |
三、规范检察监督的运行机制 | 第48-50页 |
四、转变检察监督的传统理念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