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的抗炎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8页
Abstracts第8-15页
英文缩写一览表第21-22页
引言第22-27页
    研究背景第22-23页
    立题依据第23-25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5-26页
    技术路线(见图1)第26-2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27-73页
    第一节 小儿尿布皮炎的理论认识第27-35页
        1.祖国传统医学对小儿尿布皮炎的认识第27-29页
        2.现代医学对小儿尿布皮炎的认识第29-35页
            2.1 小儿尿布皮炎的病因病机第29-32页
            2.2 小儿尿布皮炎的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第32-33页
            2.3 小儿尿布皮炎的治疗方法第33-35页
    第二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的Meta分析第35-49页
        1 资料与方法第35-39页
            1.1 纳入标准第35-36页
            1.2 排除标准第36-37页
            1.3 文献检索策略与方法第37页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第37-38页
            1.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第38页
            1.6 统计分析第38-39页
        2 结果第39-47页
            2.1 文献筛选结果第39-41页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41-42页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第42-44页
            2.4 Meta分析结果第44-47页
                2.4.1 有效率第44-45页
                2.4.2 痊愈率第45-46页
                2.4.3 平均痊愈天数第46-47页
                2.4.4 不良反应第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第三节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健民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第49-73页
        1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小儿DD的治疗第49-53页
            1.1 中医对“火”的认识第49-50页
            1.2 中医对“郁”的认识第50-52页
            1.3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小儿DD的治疗第52-53页
        2 健民复方紫草油各组成药物的认识第53-69页
            2.1 紫草的认识第54-56页
                2.1.1 紫草的中医入药史第55页
                2.1.2 紫草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第55-56页
            2.2 忍冬藤的认识第56-59页
                2.2.1 忍冬藤的中医入药史第57-58页
                2.2.2 忍冬藤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第58-59页
            2.3 白芷的认识第59-62页
                2.3.1 白芷的中医入药史第60-61页
                2.3.2 白芷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第61-62页
            2.4 麻油的认识第62-66页
                2.4.1 芝麻和麻油的中医入药史第64页
                2.4.2 麻油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第64-66页
            2.5 冰片的认识第66-69页
                2.5.1 冰片的中医入药史第67-68页
                2.5.2 冰片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第68-69页
        3 从“火郁发之”理论认识健民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DD第69-73页
实验一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的影响第73-108页
    第一节 小鼠ACD模型的建立第73-83页
        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73-74页
            1.1 试验药物第73页
            1.2 动物第73页
            1.3 试剂第73-74页
            1.4 仪器第74页
        2 实验方法第74-77页
            2.1 DNFB和DNCB分别在小鼠耳部和背部造ACD模型的效果比较第74-75页
            2.2 四种不同致敏浓度和激发浓度的DNFB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75页
            2.3 阳性对照组不同给药方法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75-76页
            2.4 阳性对照组在激发后不同时间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76-77页
            2.5 统计分析第77页
        3 实验结果第77-82页
            3.1 DNFB和DNCB分别在小鼠耳部和背部造ACD模型的效果比较第77-80页
            3.2 四种不同致敏浓度和激发浓度的DNFB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80-81页
            3.3 阳性对照组不同给药方法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81-82页
            3.4 阳性对照组在激发后不同时间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82页
        4 结论第82-83页
    第二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的影响第83-102页
        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83-85页
            1.1 试验药物第83页
            1.2 动物第83页
            1.3 试剂第83-85页
            1.4 仪器第85页
        2 实验方法第85-90页
            2.1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85-86页
            2.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1β蛋白含量的影响第86页
            2.3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第86页
            2.4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第86页
            2.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NO含量的影响第86-87页
            2.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第87页
            2.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第87-88页
            2.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表达的影响第88页
            2.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mRNA的影响第88-89页
            2.10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mRNA的影响第89-90页
            2.11 统计分析第90页
        3 实验结果第90-101页
            3.1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肿胀度的影响第90-91页
            3.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1β蛋白含量的影响第91-92页
            3.3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第92页
            3.4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第92-93页
            3.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血清NO含量的影响第93-94页
            3.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第94-96页
            3.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第96-97页
            3.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表达的影响第97-99页
            3.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mRNA的影响.第99-100页
            3.10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组织NF-κB/p65mRNA的影响第100-101页
        4 结论第101-102页
    第三节 讨论第102-108页
        1 幼龄小鼠ACD模型制备及外用复方紫草油抗炎作用评价的思路第102-105页
            1.1 小鼠ACD模型致炎剂和致炎部位的探讨第102-103页
            1.2 幼龄小鼠ACD模型致敏浓度、激发浓度及致炎方法的探讨第103-104页
            1.3 幼龄小鼠ACD模型外用给药方法的探讨第104页
            1.4 对幼龄小鼠耳廓肿胀ACD模型标本采集时间的探讨第104-105页
        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ACD耳廓肿胀模型P2X7受体/NF-κB细胞通路的影响第105-108页
实验二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08-135页
    第一节 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模型的建立第108-114页
        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108-109页
            1.1 试验药物第108页
            1.2 动物第108-109页
            1.3 试剂第109页
            1.4 仪器第109页
        2 实验方法第109-111页
            2.1 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第109-110页
            2.2 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第110页
            2.3 外用氟轻松、皮炎平、艾洛松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影响第110-111页
            2.4 统计分析第111页
        3 实验结果第111-113页
            3.1 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第111-112页
            3.2 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持续时间与耳肿胀度的关系探讨第112页
            3.3 外用氟轻松、皮炎平、艾洛松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影响第112-113页
        4 结论第113页
        5 讨论第113-114页
            5.1 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适合成模时间第113页
            5.2 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适合成模时间第113-114页
            5.3 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外用阳性对照药选择第114页
    第二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14-131页
        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114-116页
            1.1 试验药物第114-115页
            1.2 动物第115页
            1.3 试剂第115-116页
            1.4 仪器第116页
        2 实验方法第116-120页
            2.1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16-117页
            2.2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17页
            2.3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17-118页
            2.4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18页
            2.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第118-119页
            2.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第119页
            2.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第119页
            2.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第119-120页
            2.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第120页
            2.10 统计分析第120页
        3 实验结果第120-129页
            3.1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20-121页
            3.2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21-122页
            3.3 预防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22页
            3.4 治疗性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122-123页
            3.5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TNF-α蛋白含量的影响第123-124页
            3.6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IL-6蛋白含量的影响第124-125页
            3.7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幼龄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第125-126页
            3.8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病理的影响第126-128页
            3.9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巴豆油所致幼龄小鼠耳廓肿胀组织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第128-129页
        4 结论第129-130页
        5 讨论第130-131页
            5.1 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模型影响的致炎剂宜用巴豆油第130页
            5.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炎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第130-131页
    第三节 讨论第131-135页
        1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影响系列实验的源起第131-132页
        2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影响系列实验的启示第132-133页
        3 外用复方紫草油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NO的含量有关第133页
        4 外用复方紫草油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组织P2X7受体表达有关第133-135页
实验三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第135-141页
    第一节 外用复方紫草油对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第135-138页
        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135-136页
            1.1 试验药物第135页
            1.2 动物第135-136页
            1.3 试剂第136页
            1.4 仪器第136页
        2 实验方法第136-137页
        3 实验结果第137-138页
        4 结论第138页
    第二节 讨论第138-141页
        1 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实验的技术关键点第138-139页
        2 复方紫草油抑制二甲苯所致幼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意义第139-141页
结论第141-142页
创新点第142页
问题与展望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62页
附件1:综述第162-197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86-197页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197-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养阴益气活血法减少糖尿病GK大鼠血糖波动的机制探索
下一篇:转录因子Bach1通过抑制Cyclin D1和MMP2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