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混凝论文

饮用水源应急处置便携拼装式装备混凝模块研发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概述第12页
    1.2 饮用水源中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第12-14页
        1.2.1 饮用水源中重金属的来源第12页
        1.2.2 饮用水源中重金属的危害第12-14页
    1.3 重金属的处理现状第14-17页
        1.3.1 吸附法第14-15页
        1.3.2 生物处理法第15-16页
        1.3.3 离子交换法第16页
        1.3.4 化学沉淀法第16-17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5 本课题的来源和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应急处置低温低浊水中Cr(Ⅵ)和Cu~(2+)―小试阶段第20-36页
    2.1 实验仪器第20页
    2.2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0-21页
    2.3 Cr(Ⅵ)和Cu~(2+)的测定方法第21-22页
        2.3.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和Cu~(2+)的原理第21页
        2.3.2 评价指标第21-22页
    2.4 实验方案第22-23页
        2.4.1 混凝实验方案第22页
        2.4.2 单因素实验第22页
        2.4.3 多因素正交实验第22-23页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3-33页
        2.5.1 Cr(Ⅵ)的单因素实验第23-27页
        2.5.2 Cu~(2+)的单因素实验第27-30页
        2.5.3 Cr(Ⅵ)的多因素正交实验第30-31页
        2.5.4 Cu~(2+)的多因素正交实验第31-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6页
第3章 应急处置装置中试实验第36-59页
    3.1 实验仪器第36页
    3.2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36-37页
    3.3 测定方法第37页
    3.4 实验方案第37-38页
        3.4.1 溶药池实验方案第37-38页
        3.4.2 应急处置装置中试实验方案第38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57页
        3.5.1 溶药池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52页
        3.5.2 应急处置装置中试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应急处置装置循环试验第59-69页
    4.1 试验仪器第59页
    4.2 试验试剂与材料第59-60页
    4.3 测定方法第60页
    4.4 试验方案第60-64页
        4.4.1 应急处置循环试验进水口实验方案第62-63页
        4.4.2 应急处置循环试验出水口实验方案第63页
        4.4.3 应急处置循环试验方案第63-64页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4-68页
        4.5.1 应急处置循环试验进水口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66页
        4.5.2 应急处置循环试验出水口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页
        4.5.3 应急处置循环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主要结论第69-70页
    5.2 改进与优化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降水影响的基坑桩锚支护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途径模式与适应性探析--以合肥老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