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3页 |
1.1 DMC性质简介 | 第10页 |
1.2 DMC的用途及前景分析 | 第10-12页 |
1.2.1 DMC的用途 | 第10-11页 |
1.2.2 发展前景分析 | 第11-12页 |
1.3 合成DMC的方法 | 第12-16页 |
1.3.1 酯交换法合成DMC | 第12-13页 |
1.3.2 甲醇氧化羰化法合成DMC | 第13-14页 |
1.3.3 甲醇直接法合成DMC | 第14-15页 |
1.3.4 尿素醇解法合成DMC | 第15页 |
1.3.5 各工艺方法比较 | 第15-16页 |
1.4 二氧化碳与甲醇直接法催化剂 | 第16-20页 |
1.4.1 金属烷氧基催化剂 | 第16-17页 |
1.4.2 Cu-Ni双金属催化剂 | 第17-18页 |
1.4.3 固体碱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4 氧化物催化剂 | 第19页 |
1.4.5 杂多酸催化剂 | 第19-20页 |
1.4.6 光催化反应 | 第20页 |
1.5 甲醇直接法的催化工艺技术 | 第20-22页 |
1.5.1 添加助催化剂 | 第20-21页 |
1.5.2 添加耦合剂 | 第21页 |
1.5.3 添加脱水剂 | 第21页 |
1.5.4 超临界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5 离子液体 | 第22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 第23-29页 |
2.1 试验药品 | 第23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3 催化剂制备 | 第24-27页 |
2.3.1 催化剂制备的总合成路线 | 第24页 |
2.3.2 催化剂制备的试验步骤 | 第24-26页 |
2.3.3 产物的提纯方法 | 第26-27页 |
2.4 催化剂表征 | 第27-29页 |
2.4.1 熔点测定 | 第27页 |
2.4.2 核磁共振谱 | 第27-28页 |
2.4.3 催化剂的熔点及核磁表征结果 | 第28-29页 |
第三章 CO_2—甲醇体系中合成DMC的研究 | 第29-38页 |
3.1 试验部分 | 第29-33页 |
3.1.1 试验药品 | 第29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3.1.3 试验装置 | 第29-30页 |
3.1.4 催化反应 | 第30页 |
3.1.5 产物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3.1.6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3.2.1 CO_2压力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页 |
3.2.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页 |
3.2.5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页 |
3.2.6 脱水剂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FC-72—甲苯体系中合成DMC的研究 | 第38-44页 |
4.1 试验部分 | 第38-40页 |
4.1.1 试验原料 | 第38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4.1.3 试验装置 | 第38页 |
4.1.4 催化反应 | 第38-39页 |
4.1.5 产物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4.1.6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4.2.1 正交试验影响因素和水平的选择 | 第41页 |
4.2.2 正交试验方案确定 | 第41页 |
4.2.3 正交实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 第41-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东北石油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聘任知悉范围外专家审批表 | 第53-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