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光化学物质论文

稀土离子激活硼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45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白光LED简介第12-16页
        1.2.1 白光LED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2.2 白光LED的优点第14-15页
        1.2.3 白光LED的实现方式第15-16页
    1.3 发光机理第16-19页
    1.4 稀土发光概述第19-31页
        1.4.1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第19-20页
        1.4.2 稀土离子的能级跃迁与光谱特性第20-22页
        1.4.3 稀土发光离子的选择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第22-31页
            1.4.3.1 Eu~(3+)离子的发光特性及研究进展第22-25页
            1.4.3.2 Eu~(2+)离子的发光特性及研究进展第25-27页
            1.4.3.3 Tb~(3+)离子的发光特性及研究进展第27-29页
            1.4.3.4 Ce~(3+)离子的发光特性及研究进展第29-30页
            1.4.3.5 Dy~(3+)离子的发光特性及研究进展第30-31页
    1.5 硼酸盐基质发光材料第31-34页
        1.5.1 硼酸盐基质的结构特点第31-32页
        1.5.2 硼酸盐基荧光粉的研究进展第32-34页
    1.6 主要研究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4-37页
        1.6.1 主要研究依据第34-36页
        1.6.2 研究内容第36-37页
    1.7 参考文献第37-45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45-56页
    2.1 实验原料第45页
    2.2 实验仪器装置第45-46页
    2.3 样品制备第46-49页
    2.4 测试分析方法第49-55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49-50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和能谱分析第50-51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第51页
        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51页
        2.4.5 激发与发光光谱第51-53页
        2.4.6 发光衰减第53页
        2.4.7 量子效率第53-54页
        2.4.8 色度坐标第54-55页
    2.5 参考文献第55-56页
第3章 Eu~(3+),Tb~(3+),Ce~(3+)激活的YK_3B_6O_(12)三基色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第56-79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实验部分第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73页
        3.3.1 相形成和晶体结构表征第57-61页
        3.3.2 表面性能第61-62页
        3.3.3 YK_3B_6O_(12):Eu~(3+)的发光性能第62-66页
        3.3.4 YK_3B_6O_(12):Tb~(3+)的发光性能第66-69页
        3.3.5 YK_3B_6O_(12):Ce~(3+)的发光性能第69-72页
        3.3.6 荧光粉与LED封装第72-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3.5 参考文献第75-79页
第4章 Eu~(3+),Tb~(3+),Dy~(3+)激活的Ca_2B_2O_5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特征第79-99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实验部分第8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0-95页
        4.3.1 相形成和晶体结构表征第80-83页
        4.3.2 表面性能第83-85页
        4.3.3 Ca_2B_2O_5:Eu~(3+)的发光性能第85-87页
        4.3.4 Ca_2B_2O_5:Tb~(3+)的发光性能第87-89页
        4.3.5 Ca_2B_2O_5:Dy~(3+)的发光性能第89-91页
        4.3.6 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第91-93页
        4.3.7 热稳定性第93-95页
    4.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4.5 参考文献第96-99页
第5章 Mg_3(BO_3)F_3:Eu~(2+)蓝色荧光粉的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第99-112页
    5.1 引言第99-100页
    5.2 实验部分第10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8页
        5.3.1 相形成和晶体结构表征第100-103页
        5.3.2 表面性能第103页
        5.3.3 发光性能第103-106页
        5.3.4 热稳定性第106-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5.5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展望第112-114页
    6.1 全文总结第112-113页
    6.2 未来展望第113-11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偶氮苯聚醚酯多嵌段交替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RH-1402结构的GRPR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炎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