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与实践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学习动机概述 | 第13-25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二、学习动机的内涵 | 第15-16页 |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 第16-18页 |
(一) 国内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动机的分类 | 第16-17页 |
(二) 国外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动机的分类 | 第17-18页 |
四、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 第18页 |
五、学习动机的理论 | 第18-25页 |
(一) 强化动机理论 | 第18-19页 |
(二)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21页 |
(三) 成就动机理论 | 第21页 |
(四) 成败归因理论 | 第21-22页 |
(五) 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 第25-35页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25-30页 |
(一) 通过P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 第25-26页 |
(二) 生物与生活多联系 | 第26-28页 |
(三) 通过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 第28-29页 |
(四)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 第29-30页 |
(五)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 | 第30页 |
(六) 利用竞争原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 第30页 |
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第30-33页 |
(一) 使用暗示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第30-31页 |
(二) 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 | 第31页 |
(三) 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 第31-32页 |
(四)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 | 第32页 |
(五) 反馈要及时有效 | 第32-33页 |
三、关于教师自身方面 | 第33-35页 |
(一)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 第33-34页 |
(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研究过程设计 | 第35-39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35页 |
二、教材分析 | 第35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3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五、变量的控制 | 第36页 |
六、研究方案 | 第36-37页 |
(一) 对学生进行分班实验 | 第36页 |
(二) 收集成绩,进行比较 | 第36页 |
(三) 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测试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 | 第36-37页 |
七、实验研究的难点及对策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一、通过成绩进行对比 | 第39-43页 |
(一)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对比 | 第39-41页 |
(二) 实验班男女生之间进行对比 | 第41-43页 |
二、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情况对比 | 第43-47页 |
(一) 实验班与对照班情况对比 | 第45页 |
(二) 实验班中男女生进行对比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1:第六节鸟的教学设计 | 第53-57页 |
附录2:学生作品 | 第57-65页 |
附录3:教材分析实例 | 第65-69页 |
附录4: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