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水文学论文

广州市森林及不同地表垫面对暴雨—径流PAHs的滤储特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引言第15-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多环芳烃(PAHs)第16-20页
        1.1.3 城市降雨径流多环芳烃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24页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2.1 研究目标第24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5-26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6-27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7-28页
        2.1.1 地理位置第27页
        2.1.2 气候第27页
        2.1.3 植被和土壤资源第27-28页
    2.2 研究方法及试验方案第28-31页
        2.2.1 对比试验铺设、样地调查和采样标准第28-29页
        2.2.2 主要试验观测、研究方案第29页
        2.2.3 水样的PAHs检测法第29-30页
        2.2.4 数据来源与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1-58页
    3.1 广州帽峰山林区与市区暴雨、大暴雨的关系特征第31-38页
        3.1.1 广州帽峰山林区与市区暴雨、大暴雨雨量的水平小尺度差异特征第31-34页
        3.1.2 帽峰山林区与市区暴雨、大暴雨的历时及最大雨强间的对比分析第34-38页
        3.1.3 小结第38页
    3.2 不同地表垫面对暴雨径流中PAHs质量浓度的滤储特征第38-49页
        3.2.1 帽峰山林区暴雨及产流中PAHs质量浓度与暴雨特征要素相关性第38-40页
        3.2.2 PAHs组分特征第40-43页
        3.2.3 森林及不同地表垫面暴雨径流中∑16PAHs质量浓度差异特征第43-44页
        3.2.4 不同地表垫面对暴雨-产流中PAHs代表物及∑16PAHs浓度的滤储效应第44-48页
        3.2.5 PAHs组分的结构特征分析第48-49页
        3.2.6 小结第49页
    3.3 森林及不同地表垫面的暴雨-产流特征第49-55页
        3.3.1 两种地表垫面的暴雨-产流特征第50页
        3.3.2 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暴雨-产流特征第50-53页
        3.3.3 森林及不同地表垫面的暴雨-产流差异特征第53-54页
        3.3.4 小结第54-55页
    3.4 森林及不同地表垫面暴雨-产流中PAHs通量特征第55-58页
        3.4.1 不同地表垫面暴雨-径流中PAHs通量特征第55页
        3.4.2 两种森林生态系统暴雨水文过程中PAHs通量特征第55-56页
        3.4.3 两种森林生态系统对6种PAH代表物通量的滤储效应第56-57页
        3.4.4 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8-65页
    4.1 结论第58-60页
        4.1.1 广州市林区、市区暴雨小尺度水平区域差异特征第58-59页
        4.1.2 不同地表垫面对暴雨-产流中PAHs质量浓度的滤储特征第59页
        4.1.3 不同地表垫面暴雨-产流量的特征第59-60页
        4.1.4 不同地表垫面暴雨-产流PAHs通量的特征第60页
    4.2 讨论第60-64页
        4.2.1 林区、市区不同地表垫面暴雨及产流中PAHs浓度特征第60-62页
        4.2.2 暴雨中PAHs的污染特征第62-63页
        4.2.3 不同地表垫面对暴雨-径流中PAHs的滤储特征第63页
        4.2.4 森林对暴雨中PAHs的滤储效应第63-64页
    4.3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尾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地理种群间差异分析
下一篇:柳树对富营养水体中磷的吸收及生理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