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1.1 膜技术 | 第9-11页 |
| 1.1.1 膜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 1.1.2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 1.2 超滤膜 | 第11-12页 |
| 1.2.1 超滤膜种类 | 第11页 |
| 1.2.2 超滤膜材料 | 第11-12页 |
| 1.3 聚偏氟乙烯(PVDF)膜 | 第12-14页 |
| 1.3.1 聚偏氟乙烯的结构 | 第12页 |
| 1.3.2 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 | 第12-14页 |
| 1.3.3 聚偏氟乙烯膜的应用 | 第14页 |
| 1.4 膜污染 | 第14-18页 |
| 1.4.1 膜污染的形成 | 第15-16页 |
| 1.4.2 膜表面影响污染程度的因素 | 第16-18页 |
| 1.5 PVDF平板超滤膜改性 | 第18-21页 |
| 1.5.1 PVDF平板超滤膜的基体改性方法 | 第18-19页 |
| 1.5.2 PVDF平板超滤膜的表面改性方法 | 第19-21页 |
| 1.6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PVDF平板超滤底膜的制备 | 第22-36页 |
| 2.1 前言 | 第22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6页 |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 2.2.2 超滤膜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2.3 超滤膜的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 2.2.4 超滤膜的表征 | 第25-26页 |
| 2.3 制膜条件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 第26-35页 |
| 2.3.1 PVDF型号及溶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26页 |
| 2.3.2 PVDF质量分数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 2.3.3 不同添加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28页 |
| 2.3.4 添加剂PEG-400质量分数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 2.3.5 添加剂PVP(K30)质量分数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2.3.6 复合添加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2.3.7 PVDF平板膜的表征 | 第31-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PVDF平板超滤膜紫外光接枝的研究 | 第36-52页 |
| 3.1 前言 | 第36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 3.2.1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36-37页 |
| 3.2.2 PVDF膜的紫外光照接枝改性 | 第37-38页 |
| 3.2.3 表面改性后膜的抗污染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 3.2.4 膜表面微观形貌和官能团的表征 | 第39页 |
| 3.2.5 膜表面亲水性的表征 | 第39页 |
| 3.3 紫外光照表面改性提升膜抗污染性能的研究 | 第39-45页 |
| 3.3.1 光照时间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2 MBA单体浓度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3.3 NVP单体浓度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3.4 主引发剂浓度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3.5 副引发剂浓度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3.4 紫外光照表面改性对膜亲水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 3.5 表面改性后膜的表面变化 | 第48-50页 |
| 3.5.1 膜表面微观形貌变化 | 第48-49页 |
| 3.5.2 膜表面官能团变化 | 第49-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