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2 现阶段苯胺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 第16-21页 |
1.2.1 物理法 | 第16-17页 |
1.2.2 化学法 | 第17-21页 |
1.2.3 生物法 | 第21页 |
1.3 血红素在催化反应方面的应用 | 第21-26页 |
1.3.1 血红素简介 | 第21-22页 |
1.3.2 血红素催化机理 | 第22-24页 |
1.3.3 血红素在仿生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4-26页 |
1.4 碳纳米管在催化剂载体方面的应用 | 第26-28页 |
1.4.1 碳纳米管简介 | 第26-27页 |
1.4.2 碳纳米管制备和纯化 | 第27页 |
1.4.3 碳纳米管在催化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27-28页 |
1.5 阴离子聚合物 | 第28-29页 |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游离羟高铁血红素催化聚合苯胺 | 第32-46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2-33页 |
2.3 苯胺浓度的测定 | 第33-35页 |
2.3.1 苯胺浓度测定方法及条件的确定 | 第33-34页 |
2.3.2 苯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页 |
2.3.3 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2.4 羟高铁血红素催化苯胺聚合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35页 |
2.5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5-44页 |
2.5.1 溶液pH值对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2.5.2 反应时间对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6-39页 |
2.5.3 过氧化氢浓度对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9-41页 |
2.5.4 游离羟高铁血红素浓度对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1-43页 |
2.5.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43-44页 |
2.6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磁性碳纳米管固定化羟高铁血红素催化聚合苯胺 | 第46-62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3.3.1 碳纳米管纯化 | 第47页 |
3.3.2 碳纳米管磁化 | 第47页 |
3.3.3 磁性碳纳米管巯基化 | 第47-49页 |
3.3.4 羟高铁血红素固定化 | 第49-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3.4.1 碳纳米管磁化 | 第50-51页 |
3.4.2 磁性碳纳米管巯基化 | 第51-55页 |
3.4.3 羟高铁血红素固定化 | 第55-58页 |
3.4.4 Hem@f-MWCNTs催化苯胺聚合反应 | 第58-60页 |
3.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PASP对羟高铁血红素催化苯胺聚合的影响 | 第62-78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2-6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4.3.1 阴离子聚合物PASP的制备 | 第63页 |
4.3.2 游离羟高铁血红素催化的苯胺-PASP反应体系 | 第63-64页 |
4.3.3 游离羟高铁血红素催化的苯胺反应体系 | 第64页 |
4.3.4 固定化羟高铁血红素催化的苯胺-PASP反应体系 | 第64页 |
4.3.5 固定化羟高铁血红素催化的苯胺反应体系 | 第64-65页 |
4.3.6 UV-vis测试 | 第65页 |
4.3.7 液相色谱分析 | 第6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5-76页 |
4.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65-66页 |
4.4.2 PASP对游离羟高铁血红素催化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66-72页 |
4.4.3 PASP的添加对Hem@f-MWCNTs催化的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72-76页 |
4.5 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5.1 结论 | 第78页 |
5.2 建议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8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8-89页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9-90页 |